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 正文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思想缘起、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范文推荐)

2022-06-24 18:2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体育强国梦思想缘起、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思想缘起、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范文推荐)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思想缘起、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

 体育运动可以强身健体,象征青春、充满活力,它既承载着国家文明富强、民族宏伟振兴的伟大梦想,同时也关乎着中国人民幸福,关乎着中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体育事业,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各级组织共享共建的体育事业大格局初步形成。群众体育健身的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的制度体系科学化增加,体育产业不断延伸拓展。体育强国梦在当前政策大力支持、群众高质量参与、科技赋能的有利条件下,踏上了新旅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许多重要场合都强调过要建设体育强国,指出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体育强盛反映了国家强盛,国运兴盛助推体育发展。体育强国的建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生活幸福的必然需要。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同时明确提出要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提升体育对全民健身和经济发展的贡献值。随着双奥的成功举办,我国的体育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真正开始从一个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体育强国梦迎来了实现发展的绝佳时机。

 1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思想缘起 体育强国梦,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要通过构建现代体育强国梦来为中国梦的实现集聚起磅礴力量。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身体力行和大力支持下,全国上下团结奋进,中国体育事业从全面落后走向振兴辉煌,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在体育强国梦的实现过程中产生的团结协作的女排精神、顽强拼搏的女足精神等,激发了国人的爱国精神,鼓舞着全国各行各业奋勇拼搏。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以来,竞技体育、全民体育、体育产业等都迈上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中国体育事业七十二年的拼搏发展史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卓越历程和辉煌成就的一个缩影,同时也是中华儿女艰苦奋斗、奋力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彩写照。

 1.1 新中国成立后几代领导人对体育的重要论述是体育强国梦的形成思想基础 旧中国民弱国衰,人心涣散,被嘲笑讥讽为“东亚病夫”。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人民体育成为党和国家急于着手的事业。1952 年毛泽东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任务,明确了方向。在体育事业的推动传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批判了旧体育观念,创造了新体育理论,并积极倡导宣传,更是知行合一,躬身践行。他的体育思想具有连续性与一致性,主要围绕身体第一、以人民为中心、德智体全面发展展开。毛泽东体育思想是我国现代体育思想的开端,同时也是体育强国梦的萌芽。

 改革开放伊始,面临着千疮百孔、百废待兴的国民经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党和国家领导集体科学分析判断了世界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和发扬毛泽东体育思想,明确提出了体育发展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统筹推进。更主要的是创造性的把体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结合,为体育强国梦开辟了道路。

 改革与开放不断深入,处在新旧平衡与交替的重要阶段,江泽民明确了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宗旨,增强人民体质、保障人民健康,积极推进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再次审视了群众体育和竞技运动二者的辩证关联,二者相得益彰、优势互补,才是中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之道。同时提出法治体育,将市场经济下体育事业发展纳入法治轨道,规范有序,为体育强国梦指明前进方向。

 进入 21 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不断深入,国际协作日益加强。在 2008 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胡锦涛在发表主旨讲话中首次提及体育强国这个词语,初步描绘了体育强国梦。提出体育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更加关注全民健身,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丰富了体育强国梦的内涵。

 1.2 习近平体育观引领我们实现体育强国梦 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显著标志就是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体育强国梦迎来了发展关键期。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现阶段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和实践奋斗的结晶,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思想引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五代领导集体,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理论指导,根据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时期的发展需要,吸收继承前几代领导集体的思想,创新了体育思想,为体育强国梦的实现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首先是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满意是一切工作的衡量标准。党的根基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坚持人民属性,服务人民的健康生活,核心任务是增强人民体质,同时更新体育发展观念,坚持立体、多元、现代化思维发展体育事业。其次是圆体育强国梦。体育强国是党中央在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中对体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设立的新目标。习近平曾表示,建设体育强国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体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体育强国梦是一个系统的整体概念,其内在并非相互孤立的个体关系,而是群众体育健身、竞技运动、体育产业与文化等全面提升与共同发展前进。最后是努力构建健康中国。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群众体育,使人民的日常生活更加美好。

 2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现实困境 高质量推进体育强国建设两次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表明了当前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也体现出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运动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与需要,体育事业发展迎來了黄金期。但是由于过去偏重于竞技体育、举国体制,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绩,但面对新形势、新征程,体育强国梦的实践道路上也面临诸多问题。

 2.1 区域发展不协调 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从东部沿海、中部到西部,可以看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存在的差距比较大。东部体育配套设施相对来说较为完善,而中部和西部相对来说较为欠缺一些,进而使得体育环境存在差距。在东部,常住人口较多,设施齐全,氛围自然也是浓烈。从城市到村落,从政府单位到私企,各种体育赛事能够举办,而中西部则相反,人口外流、设施欠缺或者荒废,体育氛围较欠缺,各种赛事缺少或者规模不大,影响力自然不足。

 2.2 群众体育健身意识觉醒,但受现实条件制约,发展不畅 社会体育场地、社区公共资源的相对不足,满足不了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高质量运动健身需要;大多数群众体育健身项目,多是自发形式,成员不固定,组织比较松散,目标不明确。群众体育规模和质量城乡间差别很明显,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尽管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总量不够,种类单调,远无法适应当前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的需要。

 2.3 传统竞技体育体制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力不从心 竞技体育在我们实现体育强国梦的道路上起着旗帜引领的作用。人民在体育锻炼和运动比赛观看上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用竞技体育运动的拼搏进取精神鼓舞自己,增强了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但是我国传统竞技体育机制在面对新时代新形势,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首先是竞技体育项目发展良莠不齐。冬季运动项目无论是参与人员基数,还是成绩都相差甚远。传统优势项目依然过于集中和固定,未能实现显著扩展突破。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三大球类运动联赛水平不高,在国际上缺乏知名度,也缺乏球类明星,在国际赛事上成绩落后。

 2.4 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但结构与水平与国际还有所差距 体育产业的繁荣兴盛,为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需求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选择。客观来看,国内的体育产业发展还处于初级向上期,基础薄弱,不均衡。

 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发展不平衡。作为体育产业的主导,体育服务业所占比重比较小,远低于体育用品制造业。东西部和城乡之间存在明显差距,无法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很多体育运动项目因为参与性、经济性等高低差异,各项目的市场化程度及其对行业发展的效益也有较大的差异。其次是科技创新动力不足,产业转型难度较大。其次是缺乏稳定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于怎样提高社会体育运动消费,以及利用何种政府手段引导社会兴办体育产业和引导,都没有具体的政策依据。最后是体育产业严重缺乏专业运营人员,目前中国国内的体育运动从业人员以生产、营销等领域人员较多,而企业运营和管理人员等复合型人员则严重短缺。

 3 新时代体育强国梦的实践探索 站在“两个一百年”发展历史交叉点上,我们几代人的体育强国梦终于迎来了发展实现的绝佳时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会议和场合中表述了他的体育强国思想:发展体育事业不仅仅是落实中国梦的关键,更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凝心聚气的巨大力量。在历史新起点上,推进体育强国建设工程,加快发展体育事业,持续改善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我们就必定能够为实现伟大梦想带来源源不断的激情与动能。

 3.1 筑牢群众体育根基,优化配置体育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全民体育参与意识提升迅速。要想提高群众的体育参与度,首先是要有相应的体育基础设施和场地。优化公共体育资源配置,提高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开放度。政府主导布局,广泛吸收社会力量,共同开发建设与共享。根据不同地区的人口聚集程度和年龄构成,以及传统喜好,合理布局体育设施的种类与数量。由于受到事业和家庭的影响,青壮年人体育发展受到一定限制,造成目前我国体育发展两头高,中间低。所以要提高对中间群体的关注,达到强身健体与事业发展的协调。

 3.2 统筹促进竞技体育运动与群体体育的有机融合、协调发展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运动,二者都是体育强国事业的重要部分。竞技体育是峰巅,群众体育则是根基,是实现体育强国梦的关键环节。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发挥竞技体育的精神激励带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用大型比赛、体坛明星效应等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让更多的人关心体育赛事,从而增强社会大众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动性。完善竞技体育运动员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符合适应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就业安置模式,解除运动员的后顾之忧,指导带动提高群众体育运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发展宗旨,客观上要求竞技体育深深根植于群众体育这片沃土里。竞技体育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离不开群体体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前进。群众体育有着普遍性、业余性、娱乐性等多种特征。群体能够为竞技体育的进一步提高发展创造优越的基础条件,也能够在较高水平的基础上培育选拔运动员。

 3.3 创新融合,促进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以体育产业发展内在规律为遵循,推动体育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进阶首先切中短板,联动性协调体育产业结构,增大健身休闲业在体育产业中的关联作用。重视竞赛表演业升级,真正激发赛事产业的联动能力。以北京 2022 年冬奥会的重要机遇期,平衡冬夏体育资源开发中的差距。融合引导、多元化强韧体育产业结构。引入创新,质量化拓展体育产业结构。其次,优化人才引育激励机制。又专又精的体育人才是体育事业之基,创新之魂。秉持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形成富有中国特色的复合型、多元化的体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借助高校人才培养资源优势,积极打造“产学研用”一体贯通的培养模式。强化人力资源政策和相关公共服务的保障力量,形成充分体现知识、技能等创造要素价值的精准激励机制,激发高端化人才在体育产业融合发展方面的干事创业活力。

 4 新时代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与现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产物。体育精神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凝结提炼而成的价值观念,既包括体育活动,也包括围绕体育活动所形成的体育知识、体育道德、体育规范、体育风尚等,是物质运动和精神财富的统一。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地位与作用,“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8 年,习近平总

 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教育是提升人的素质,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发挥高校思政课铸魂育人功能,将体育精神和体育价值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

 将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为什么要融入的问题。经过长期实践,积累形成的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体育精神,继承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具有很强的历史性和时代性。新时代,将体育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具有极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5 结束语 在新的历史方位,作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接近实现体育强国梦。体育强国梦的提出顺应了时代潮流,顺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体魄、幸福生活的期盼。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当前经济社会形势稳中向上、文化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以人民为中心,把体育事业放在我国社会发展大局中统筹规划、科学发展,尽早完成体育强国梦,为中国梦的实现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推荐访问:新时代体育强国梦思想缘起、现实困境和实践探索 新时代 缘起 强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