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浅析试卷分析报告撰写尝试与思考

2022-06-26 10:20: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析试卷分析报告撰写尝试与思考,供大家参考。

浅析试卷分析报告撰写尝试与思考

 

 浅析试卷分析报告撰写的尝试与思考 作

 者:

 刘万勇

 作者简介:

 刘万勇,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

 原发信息:

 《中学数学:高中版》(武汉)2014 年第 20149 期 第 4-5,8 页

 期刊名称:

 《高中数学教与学》 复印期号:

 2014 年 12 期

 试卷分析一词在教师的脑海中并不是一个常常出现的用语,因为教师所做的工作往往更关注细节,在分析试题解法的优劣和学生错误率、错误成因上花费了更多的时间.近年来,笔者研究各种考试后发现,试卷的生成、编制和组成都是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和控制性的,对试卷更深层次的分析、研究,有助于教师后期教学的改进、复习的针对性、试题解决的方向性等.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注重试卷分析能力的培养以及分析报告的撰写,将大型数学测试的分析进行到底,这有助于提高将来教学的指导性.笔者对上学期如皋市高三一模文科试卷做了一次分析报告的撰写与尝试,与大家交流笔者对试卷分析报告撰写的一点心得,鉴于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读者指正补充.

  一、操作指南

 试卷分析怎么写,写什么内容,这是教师非常关心的问题,查询维普、万方我们发现,可查询的文献几乎没有,可见这类分析还是比较少地受教师关注.笔者以近年常常帮助教研中心做的试卷分析为基础,介绍我们的做法和操作,肯定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请大家谅解.笔者将分析报告分为以下几部分.

  (1)总体评价:这是对一份重要试卷总体的印象和描述.

  (2)特点剖析:结合本省特点,谈谈对本试卷特点的印象.

  (3)亮题点评:对试卷上区分度较高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叙述和说明,为下一步教学指导做基本的技术性分析.

  (4)存在的不足:这部分对试卷提出了精益求精的改进,也是自身以后命题不断注重的地方.

  (5)指导反思:通过每次大型测试,可以发现学生现阶段所学知识的问题、漏洞、不足,提出指导性建议,使教师在下一阶段教学中进行弥补.

  二、案例分析

  笔者对如皋市一模文科试卷做了些简要的分析.

  1.试卷评价(略)

  2.特点剖析

  本次一模考查内容:江苏省数学(文科)高考所有内容.

  印象 1:关注基础,注重导向,原创改编,平稳合适.

  印象 2:注重思维,关注能力,强调转化,体现运算.

 印象 3:观之不难,解之不易,灵活运用,一题多解.

  特点 1:本试卷对知识点的覆盖面较广,恰当、全面考查了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概念和知识、基本方法;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基本能力;较好地检验了学生的运算能力;能充分体现出学生在第二学期中段复习期间所处的知识水平和现阶段的数学能力,具有较好的层次性、梯度性;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又要求学生对新型问题有转化的思想和数据处理的能力,是一份较好的试卷.

  特点 2:试卷结构稳定,知识分布合理.知识点基本覆盖江苏省整个高考数学(文科)的知识体系.相对来说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与立体几何板块的分值较高,体现了依然重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核心的数学内容的考查,体现了全面与重点的平衡.

  特点 3:各类题型的起点难度较低,阶梯递进,由浅入深,拾级而上.试题难度对全市高三文科学生而言基本适中,适宜于不同学校的不同学生发挥各自的水平,体现“试题新颖,观之不易,解之不难,注重思维”的特性.整卷难易合理,低起点,入口宽,结尾高.选择题、填空题的难度和计算量较小,而部分解答题则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即刚开始的问题较简单,后面的问题相对要复杂一些,这样既照顾了大多数学生,也给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施展空间,满足了区分度的要求.试题的编排在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板块中,都是由易到难,缓慢提高.而综合题设置的有梯度,入口宽而易,出口稍高.

  (1)注重“双基”,突出核心.

 扎实的“双基”是提高数学素养、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基础和依托.此次高三一模卷重视“双基”,重点考查主干知识,知识的覆盖率符合江苏省考试大纲对本块知识的高考要求,紧紧围绕“双基”对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进行了重点考查,特别是对支撑数学知识体系的主干板块知识——解析几何(含直线、圆、圆锥曲线)与立体几何进行了充分地考查.

  (2)立足思维,兼顾计算.

  本次一模文科试卷,对思维能力的考查较对运算能力的考查更为直接,诸如第 9 题、第 17 题、第 22 题等,在有了正确的思维导向之后,需要具备扎实的运算能力才能得分!第 17 题、第 21 题(考查导数)、立体几何中的空间向量的运算和第 22 题(考查解析几何)等都涉及具体的运算,而这些运算过程对运算的精细程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有时候一个很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整个题目大面积失分,这就说明数学运算的准确性必须受到高度重视.本卷在立足考查文科生思维的基础上,也较好地完成了对计算的考查任务.

  3.亮题点评

  一般对试题的分析需要先列出一张双向细目表,然后是亮题单独的分析点评,限于篇幅,只举一例说明.

 分析:本题是选择题的压轴题,常用下列方式处理.

  解法 1:特殊化思想.令 k 取 0、2,可得答案为 C.

  说明:本题考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旨在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并不是很大,但需要细致地分析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的位置,以及题设中“存在”的含义.该题以二次函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数学逻辑语言的理解和运用,集中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主要体现了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程度.通过对函数对称轴的位置讨论可以解决该题,但是较为烦琐.如果学生通过对答案进行验证和检验,或许可以有效提高解题效率,这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因此在平时复习中加强验证法的教学显得至关重要.

  4.值得商榷

  (1)中等试题区分度不足.

  本次一模试卷在内容上总体较为均衡,但在区分度上显得稍微不足.无论成绩中等的学生还是优等生,对于第 17、21(2)、22(2)题均不能很好地解决,剩余问题相对来说都能解决,因此要加强中等难度的试题的区分度.在填空题板块处,对学生层次的选拔显得有些不足.

  (2)运算能力考查要求略低.

  本卷对运算能力的考查要求略微偏低,除去最后压轴题运算量较大之外(大部分学生都不做),其余试题运算简捷,前三道解答题的运算量也比较小,尤其是填空题,还出现了第 16 题命题的小失误,未能从运算能力的角度区分学生的层次,这是值得商榷的.

  5.教学反思

 (1)明确要求,立足重点.

  每年如皋市一模都明确考试要求和范围,教师要弄清重点、难点、热点问题,认真取舍,以减少复习的盲目性.如本次如皋市高三一模,笔者所在学校精讲过类似填空题第 17 题:用向量方法解决三角形问题,对优等生来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必要时,要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等,明确命题要求、范围及规律,这样的复习才是“有的放矢”!

  (2)关注“双基”,培养能力.

  张奠宙曾明确指出,如今的高考试题,既要求有扎实的“双基”,也考查一定的继续学习能力,有一个“度”的把握,因此“反对花岗岩上盖茅房,也反对沙滩上建高楼”.

  试题可以千变万化,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不变,即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复习要立足于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以不变应万变,要努力让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良好的认知结构,这个认知结构与系统的数学知识结构吻合程度越高,则学生在理解运用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将会越熟悉、越顺利.特别要注意的是,这种能力的训练不能通过题海战术来实现,而要致力于帮学生建立认知结构.如如皋市一模文科第 21 题(导数题,需分类讨论)是典型的能力型考题.该题起点不高,大多数学生都会产生基本的解题思路,但要想完全解决本题就不那么简单了,既需要基本的数学知识作为支撑,又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而这正是当下数学高考的基本要求.

  (3)分析易错点,注重效率.

 错误是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必然产生的,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很容易发现:每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犯一些类似的错误,这说明这些错误是数学认知中的盲点.分析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产生的原因,是帮助教学更有效的一种手段,它不仅能使教师清晰地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并及时进行修补,而且从有效性的角度而言,利用错误产生的效应缩短了解决问题的时间,这正是错误效应最大的好处,大大有利于改善我们的教学.如通过第 9 题的错误分析:有些学生没有用到 x=1、x=3 这两个条件,也模模糊糊地解决了数量积的最小值为 0,教师教学时要指出其错误产生的原因.

  笔者想教学多年,是不是应该停下不断解题、做题的脚步,来尝试回归最本质的事情?让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这些问题学生总是做错呢?为什么试卷做完后,我们不把重要的考点归一归类,而是匆匆将试卷一扔,继续下一张试卷呢?笔者认为:我们还是要做好下面的工作.

  (1)对于重要的大型测试,教师要做一做试卷的分析,尤其是考点、易错点、失分缘由等,若时间紧迫也可以通力合作或与教研中心联系,看看本次测试的试卷分析,对于下一阶段的教学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2)试卷分析的最终目的是为教学服务,通过分析可以做进一步细致的教学工作.笔者常常尝试的是校本专题编写,将分析得到的易错问题,与备课组同仁分担进行专题的编写,从而进行有重点的突破.

  最后想说,试卷分析工作是辛苦的,但是在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上,这样的工作多尝试,会提高教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编制试题的水平.

推荐访问:浅析试卷分析报告撰写尝试与思考 浅析 分析报告 撰写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