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巧用“课外书屋”,丰富阅读积累(全文完整)

2022-07-01 18:5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巧用“课外书屋”,丰富阅读积累(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巧用“课外书屋”,丰富阅读积累(全文完整)

 

 巧用“课外书屋”,丰富阅读积累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五年级上册开始在“回顾 · 拓展” 中编排了 “课外书屋” 的栏目, 而且五年级上、 下册和六年级上册教材中均有两次。

 但是在教学调研时,我们发现有的教师没有在课堂上开展这一内容的教学, 教案中也没有备课记录, “课外书屋” 形 同虚设;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这些书, 让学生课外自由阅读, “课外书屋” 难以落实。

 那么, 怎样理解编者的意图、 发挥教材的功能呢? 一、 充分认识教材中 “课外书屋” 的教育价值 (一 )

 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 在“教学建议” 中明确指出, 要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的书” 。

 同时, 在第一、 二、 三学段目标中分别提出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5 万、 40 万、 100 万字的具体要求。

 人教版教材中编排 “课外书屋” 这一栏目, 正是体现了 《语文课程标准》 的精神。

 “课外书屋” 中推荐的阅读书目内容非常丰富, 有科普作品阅读, 如五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维 · 比安基的《森林报》 等; 有漫画作品阅读, 如五年级上册第六组的埃 · 奥 · 卜劳恩的 《父与子》 ; 有小说阅读, 如五年级下册第二组的高尔基自传体小说 《童年》 等。

 “课外书屋” 使教科书向课外开放, 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努力让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种方式。

 (二 )

 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人教版教材中的 “课外书屋” , 不仅阅读内容丰富, 而且编排形式多样, 有推荐一本书的阅读, 如五年级下册第五组的 《西游记》 ; 有推荐同一主题不同作品的阅读, 如六年级上册第三组的蒙格玛丽的 《绿山墙的安妮》 、 曹文轩的 《根鸟》 、 黑柳彻子的 《窗边的小豆豆》 等。

 纵观 “课外书屋” 推荐给学生的读物, 不是一篇篇文章, 而是一本本书。

 整本书与单篇文章相比, 篇幅更长、 内容更丰富、 信息量更大。

 《语文课程标准》 在 “教学建议” 中强调, 要 “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 略读和浏览” 。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 很多场合需要读得粗一点、 快一点。

 “课外书屋” 把整本书引入课堂, 体现了由单篇课文到整本书的拓展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略读与浏览,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 积极为开展 “课外书屋” 的教学创设条件 (一 )

 解决学生阅读的书籍问题 俗话说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 要开展 “课外书屋” 的教学, 首先要让学生有书可读。

 “课外书屋” 推荐的整本书不是随语文教科书一起下发,要解决学生阅读的书籍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中选择:(1 )

 动员学生买一本 “课外书屋” 中推荐的书, 在学生 读完这本书之后, 在全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 这样每个学生只要买一本书, 就能享受到读多本书的快乐;(2 )

 根据 《教育部关于印发 〈中小学图书馆 (室)

 规程(修订)

 〉 的通知》 要求, 小学 1 类、 2 类学校的人均藏书量分别为 30 本、 15 本 (册)

 , 而且规定 “图书馆每年要剔旧更新图书,一般每年新增图书比例应不少于藏书标准的 1%” ,建议学校图书室可以逐步配备“课外书屋”中推荐的图书; (3 )

 经费实在紧张的学

 校, 教师也可以借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鲁滨孙漂流记》 和 《汤姆· 索亚历险记》 的阅读方式, 给学生提供“课外书屋” 推荐书的 “梗概” 和 “精彩片段” , 激发学生 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 )

 保证学生阅读的时间 “课外书屋” 推荐的是一本厚厚的书, 学生阅读需要较长的时间。

 《教师教学用书》 建议 “回顾 · 拓展”一般是两课时, “回顾 · 拓展” 中还有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 等内容。

 要解决 “课外书屋” 的教学时间,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

 强化单元整组教学的意识, 加强单元中精读课文、 略读课文、 口语交际、 习作、 交流平台、 日积月累等要素的整合, 节省出一定的课时来开展 “课外书屋” 的教学; (2 )

 “课外书屋” 的教学必须课内外相结合,在单元导读或首篇课文教学时明确 “课外书屋” 的推荐书,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 在单元课文学完后开展班级读书会, 交流阅读感受。

 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

 以自己学习语言的经验看, 课内和课外比例是 “三七开” , 即大概 30%的来自课内, 70%的来自课外。要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光靠教一本教材是不够的。

 我们一方面要提高课文阅读的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要把课外阅读挤 进课堂, 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三、 有效指导学生阅读 “课外书屋” 的整本书 (一 )

 课外阅读前的导读课 阅读一本书需要学生有浓厚的兴趣,没有兴趣学生常常难以读完整本书。我们可以设计课外阅读前的导读课, 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导读:

 (1 )

 阅读内容提要, 如 《根鸟》 中的 “根鸟出发了, 一飞冲天, 去寻找属于自己的梦。

 荒漠、 草原、 大山、 村落、 峡谷、 小镇……一个个场景奇异而玄妙” , 学生阅读时不仅了解全书的主要内容, 还会引发阅读的动机; (2 )

 阅读目录, 如 《窗边的小豆豆》 中的 “第一次来车站、 窗边的小豆豆、 新学校、 我喜欢、 校长先生……” 学生阅读时就像来到了一个景区, 看到了一个个诱人的景点, 我们可以让学生猜测其中的内容,说说自己最想看哪一个章节,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3 )

 阅读精彩片段,如阅读 《森林报》 中 《春天的计策》 里的 “白兔子、 白山鹑什么的, 就使起计策来了:

 它们开始脱毛, 改变成别的颜色。

 白兔子变得浑身上下一色灰; 白山鹑掉了许多白羽毛, 在原来的白羽毛的地方, 长出了褐色和红褐色带黑条纹的新羽毛……” 让学生在生动的描写中获得丰富的知识, 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4)阅读作者简介、 前言、 后记及相关书评, 如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 一书时, 补充马克 · 吐温对这本书的评价 “安妮是继不朽的爱丽斯之后最令人感动和喜爱 的儿童形象” 等, 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 )

 课外阅读后的交流课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

 阅读需要交流, 通过交流可以交换阅读的感受,厘清阅读的问题, 习得阅读的方法, 分享阅读的快乐。

 交流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交流:

 (1)整理全书内容, 如阅读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 《童年》 , 可以让学生列一张阿廖沙从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大事表;阅读《绿山墙的安妮》 , 可以让学生画一张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图等; (2)

 开展话题讨论, 如阅读漫画集 《父与子》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的一组漫画, 给这组漫画拟个题目; 阅读 《绿山墙的安妮》 , 让学生说说最喜欢书

 中的哪一个人, 找找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人等; (3)

 展示阅读成果, 如阅读 《红岩》 《小兵张嘎》等革命题材的小说, 让学生讲述书中最感人的一个故事, 朗诵书中最精彩的片段描写; 阅读 《森林报》《细菌世界历险记》 《昆虫记》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等科普作品, 让学生自己命题开展一个知识竞赛活动, 或小组合作编写一份小报、 做一张好书推荐卡、做一张动植物名片等; (4)

 进行比较阅读, 如同一题材不同作家的作品比较, 引导学生把高尔基的 《童年》 与林海音的 《城南旧事》 进行比较, 说说两本书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引导学生把沈石溪写的两部小说《第七条猎狗》 和《狼王梦》 进行比较, 说说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导读课的教学可以粗放一点,如果学生在导读时对整本书的内容了解得过于具体详细,就会缺乏新鲜感和好奇心。

 交流课的教学可以精练一些, 抓住学生阅读中的重点问题进行讨论,或根据文本的主要特点进行赏析。

 无论是导读课, 还是交流课, “课外书屋” 的教学一定要坚持兴趣优先的原则, 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放在首位, 让学生终身受用。

推荐访问:巧用“课外书屋”,丰富阅读积累 课外 巧用 书屋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