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7篇)

2023-06-25 13:00:08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全省交通运输系统

  纪检监察课题调研

  论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报送单位名称:江苏润通交通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

  撰稿人:常熟南三环监理组

  当前,反腐败斗争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这一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分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新特点、新规律及深层次的原因,提出有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作案主体多元化、家族化,违纪违法侵害的客体具有多样化、复杂化,违纪违法主观方面往往利用“合理化"、“合法化”的形式作掩饰,违纪违法客观方面的社会危害性具有隐蔽化、智能化,是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呈现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原因有主客观二方面,主观方面: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客观方面: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对干部的监督乏力,制度的落实不到位,预防工作凸显薄弱.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一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作案规律;二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发案规律;三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的破案规律;四是要探索和把握腐败案件

  的防范规律,第一,建立宣传教育机制;第二,建立制度防范机制;第三,建立考核评价机制;第四,建立责任追究机制;第五,建立测评预警机制;第六,理顺监督机制,保障各监督主体充分协调发挥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查办案件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批隐藏较深的违纪违法分子被挖了出来,受到法纪的严惩,反腐败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是,由于体制和市场经济转轨所产生的一些负面影响,不同阶层、不同行业领域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案件仍时有发生,一些带有苗头性、倾向性和规律性特点的案件逐渐暴露出来。如何把握近年来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腐败现象脉络,做到蛇打七寸,攻其要害,有效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发生,已成为各级执纪执法机关亟待解决的课题。

  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原因

  人与权力、利益的结合,为什么会产生腐败?这是因为:其一,人的天性是有缺陷的,在一系列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心理活动中,有一根本特征,即占有和支配心理。这是腐败产生的根源;其二,权力本身蕴含着导致腐败的因素,权力本身具有强制性、扩张性、支配性,权力的这种本性往往与人类自身的弱点联姻,从而使双方互相强化,并诱惑人们去扩张权力。当没有外部制约或制约不力的时候,其腐败因素随时可能恶性膨胀,走向另一面;其三,高回报的利益是引发腐败的催化剂.人类的绝大多数行为无不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腐败行为的演变过程往往循

  此路径发展。

  (一)主观方面

  1、放松自我教育,思想麻痹松懈。剖析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纵观其人生历程,不难发现,大多数领导干部在成长之初或任职之初,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政治思想是可靠的尚具有一定的党性观念,工作上勤奋敬业,积极努力。但是随着政治上的进步,地位身份发生了变化,加之长时间不注重理论学习,放松自我教育。在一些公务活动和人际交往中思想麻痹松懈。从开始的受之有愧到习以为常,从谨慎行事到肆无忌惮,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逐步偏离了正确的轨道,导致思想滑坡、人格蜕变。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恶性膨胀,信奉“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哲学.将人民交给的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使公共权力异化成了私有权力,一门心思想着如何利用职权多捞钱财。

  2、爱慕面子虚荣,滋生攀比心理。大凡在领导干部中有一个“领导形象"的概念,有些领导干部能把这个“形象”与党的形象紧密联系起来,而有些领导干部却把这个“形象”与个人的虚荣面子狭隘地混为一谈,往往以“看看人家”又想想自己,滋生攀比心理,造成心理天平倾斜,并从另一方面产生“武装形象”的欲望和念头,唯恐寒碜自己。甚至奉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利用权力大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封妻荫子,结帮拉派,于是,着手实施“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和“千里做官

  为求财”

  的人生信条。

  3、贪图安逸享乐,追求腐朽生活。有的领导干部一旦做官掌权,便贪图安逸享乐,失衡心态造成自我补偿心理,羡慕他人灯红酒绿的“气派”转而“傍大款",与个体老板打得火热,搞权力共享、利益分享,疯狂敛财,包养情妇,认为“天老大、我老二",目无组织、心无群众、专横跋扈,追求腐败奢侈生活。

  4、明知故犯敛财,试图侥幸漏网。在违纪违法领导干部中,多数是明知行为不轨而为之。其中的缘由就是侥幸心理作祟,有的自以为隐蔽而忘乎所以;有的以不一定能查到自己头上自我安慰;有的以“关系网”、“保护伞”撑腰而有恃无恐;有的以早已订立的攻守同盟做好自我保护准备;有的甚至东窗事发仍负隅顽抗试图侥幸过关。

  (二)客观方面

  1、干部的培养教育淡化.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党委在干部的选拔任用上加大了力度,推进民主选举,加强任前公示,严把考察程序,增强透明度,扩大知悉面。又通过党校培训和平常组织的政治学习来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素质,的确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脱颖而出。但是,在他们走上领导岗位后,在继续成长过程中的培养教育却往往被忽略、被淡化,甚至把对干部成长过程中的培养完全等同于提拔重用或泛泛的学习教育。如果对领导干部重任用、轻培养,就如同只注重栽种树苗,而不注重施肥、浇水和防病灭虫,最终就

  会枯萎、死亡.并且培养教育的形式不多,内容有限,效果不佳。

  2、对干部的监督乏力。我们把干部的政绩纳入任期管理考核,往往在理解上偏重于“只讲收获、不看耕耘”。其实,看一个领导干部的政绩,其创造政绩的过程也是很重要的。忽略了过程,也就相应弱化了环节中的监督,一级管理一级,一级监督一级的两个作用显得失调。于是,造成拉关系、浮夸、搞假政绩的现象滋生,腐败的温床随之应运而生。对一把手的监督机制存在严重缺陷。

  3、制度的落实不到位。这些年有关党风廉政建设以及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违纪违法的制度应该说不少,某些违纪违法的干部对相关制度也是了解知悉的,关键在于落实上缺乏力度,存在“死角”,制度形同虚设,导致干部首先不遵守制度而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4、预防工作凸显薄弱.预防腐败工作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工作职能、职责尚未健全落实,惩防体系的建设工作还存在不够主动和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等.遏制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有其特殊性,要切实有效地遏制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一方面要从源头上机制上加大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积极探索建立健全预防腐败的长效机制,才是治本之策,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狠抓违法案件的查处,增强威慑力,做到惩防并举、标本兼治.

  l、抓思想教育,提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增强拒腐防变能力的基本途径,也是遏制腐败行为产生的治本之策。在教育内容上,要着重加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一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近几年查处的表现形式不说相同,违纪违法案件多数是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的问题,尽管作案方式和方法不同,但根本原因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因此要加强党性教育,解决理想信念问题。二是加强宗旨观念教育.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切实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三是要加强拒腐防变教育。当前,领导干部要增强党性观念,提高“免疫力”,进一步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在教育的对象上,从实际来看,当前县域内反腐倡廉教育的重点对象应选择科局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各单位部门负责人、村支两委负责人。在教育的形式和手段上,既要靠党组织进行灌输教育,又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自我教育;既要加强示范教育,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引导作用,弘扬正气,凝聚人心,又要深化警示教育,使党员干部在深刻剖析违纪违法原因当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警钟长鸣。

  2、抓制度建设,规范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

  要使领导干部自觉做到廉洁从政,必须用科学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其行为。一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

  制,全面推进制度建设。完善责任制考核办法,严格实行责任追究,不断强化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二是抓好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的贯彻落实.要以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为重点,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部位,完善相应法规和制度,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三是健全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针对当前发案的特点和原因,应着力抓好以下制度建设:(1)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是重大事项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一定要经过党委或党组集体讨论决定,村级重大事项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任何人无权改变集体的决定;(2)实行权力分解制度,对有审批权的部门和管人、管钱、管物的部门实行权力分解,制定相互制约的制度,防止个人以权谋私;(3)严格执行政(村)务公开制度,杜绝暗箱操作。对重大决策、财务收支等情况,凡是能公开的,应一律公开,对未真正落实政(村)务公开的单位,追究单位负责人的责任;(4)强化财政监控,规范落实财经制度,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和政府采购等制度,严格把好财政资金和其它资金收支审批关,堵塞漏洞,杜绝一切违规资金的运作行为。

  3、抓监督检查,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能力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是我们党始终保持先进性的根

  本保证。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都充分证明,哪里有不受制约和监督的权力,哪里就会有腐败。只有加强制约监督,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有效防止滥用权力和以权谋私的现象。一是要健全权力的内部制衡机制,即以权力制约权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理顺各权力监督机构的组织和运作体制,以实现最佳的监督效益.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履行职责,带头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定期对党员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廉政准则》等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二是要完善权力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群众团体、民主党派、新闻媒体等社会舆论监督的作用,通过建立评议评估机制和有效落实廉政报告、廉政谈话、述职述廉、经济责任审计、廉政巡视等制度,形成对党员领导干部用权行为的有效监督,督促党员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严以律已、廉洁用权.三是强化行政监督,充分运用执行监督手段,积极开展行政效能监察,促使国家公务员廉政勤政。

  4、抓惩治,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打击力度

  查办案件是惩治腐败的重要手段.通过大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建立一道严格的党纪国法防线,遏制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滋生和蔓延。一是要把握办案重点,突破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要把经济类的违纪案列为重点,把党员干部贪污贿赂挪用挥霍公款案件列为重点,把妨碍经济发展和损害群众利益的案

  件列为重点.二是认真查找案件线索,拓宽案源渠道。针对作案复杂隐蔽化,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有效办法,主动出击,积极查找案件线索,扩大案源。三是充分发挥办案的治本功能,增强办案的综合效果。不单纯办案,要通过查办案件,及时发现掌握发案单位制度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提出完善制度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办案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制定相关规范措施加以防范。

篇二: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党员干部违反政治纪律原因分析整改措施

  在当前党员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一些不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甚至违反政治纪律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亟待深度剖析,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就此进行一些粗浅的探讨和研究。

  一、存在问题及特征

  调研表明,在党的基层组织中,绝大多数党员干部都是能执行党的政治纪律的,这是取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重要保证。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确有少数党员干部政治纪律意识淡化,政治纪律执行不力,违反政治纪律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主要表现呈现以下“四性”:

  (一)政治上的迷茫性。一是政治方向偏向。有些党员干部针对我国改革发展进程中遇到矛盾和困难,比如贫富差距拉大、行业分配不公、少数人价值观扭曲、一切向钱看等,就在政治方向把握上摇摆不定,甚至把此类问题归结为改革开放造成的。二是政治立场偏移。有些党员干部实为政治上的糊涂人,在重大原则问题上,立场不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态度不鲜明。比如有的人在对反腐败斗争形势正确判断上,没有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认为:反腐败越反越多,积重难返。而有的又对身边违纪者睁一眼闭一眼,查处时说情开脱,袒护包庇。有的对当今自上而下开展的作风建设、群众路线等工作,不是主动把自己摆进去,而是做局外人,持观望态度。甚至错误地认为作风建设、群众路线做做样子,走走过场,阵风吹过,难以持久。

  三是政治言辞偏激。有些党员干部私下显能,口无遮拦,惯于传播小道消息,议论网上热门话题,甚至丧失党性原则,传播政治谣言、政治笑话,对党的重大政治问题说三道四,在社会和群众中造成了极坏影响。

  (二)思想上的片面性。一是于己无关论。有的党员将自己混同于普遍百姓,消极遁世,不问政治。认为自己无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没有遵守的必要;有的一般党员干部,则认为自己有职无权,党的政治纪律也没有约束的必要。二是民主自由论。有的党员干部在党内片面要求决策要民主、言论要自由,不能摆正民主与集中、自由与纪律的辩证关系。说了一些违反组织原则的话,做了一些违反政治纪律的事。三是自以为是论。有的不是全面、正确地理解中央精神,而是片面曲解原意,甚至把自己的不正确理解当成中央精神,使之在执行中变形走样。比如在执行党的强农惠农政策过程中,一些镇、村干部嫌工作麻烦,将强农资金擅自改变资金用途,将应发到户的惠农补贴资金,违规套取、截留使用,严重背离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精神。近两年来,已查处7件此类案件,对相关人员及时给予纪律处分。

  (三)工作上的本位性。一方面重局部利益,轻整体利益。有少数党员领导干部缺乏大局意识,不顾国家整体利益,片面强调本单位本部门局部利益,对党和国家政策、上级部署的工作,有利争着上,难事绕道走,合口味的立马照办,不合口味的消极应付。有的强调以本地工作特色为由,对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打折扣。另一方面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利益。有些单位受自身利益的驱动,不从经济社会发展长远利

  益考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从而出现“利大快执行,利小慢执行,无利不执行”现象。比如少数行政执收执罚部门,踩红边线,打擦边球。少数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以工作保密等为由,另设办事大厅,规避集中监管。致使“三乱”现象仍时有发生,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环境。

  (四)行为上的自由性。一是阳奉阴违,我行我素。有少数单位党员领导干部貌似“双面人”,对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决定阳奉阴违,说一套做一套,或者消极应付,难以落实。有的党员干部参与组织讨论决定时,仍然存在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的违纪行为。二是信仰缺失,行为荒唐。有极少数基层党员干部政治信仰缺失,不信马列主义,信宗教迷信。不讲班子团结,讲团团伙伙。其行为完全丧失共产党员的立场,在干部群众中造成极不良影响。三是利益至上,违纪违法。有极少数党员干部,在政治上缺乏理想信念,行为方式上自由散漫,逃避监督,价值取向上追求个人利益至上。有的与不法商人打得火热,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有的甚至受利益驱使,蜕化变质,出卖情报,危害国家安全和利益。比如2011年4月,该县查处县法院一法官周某某违纪违法案,因其政治纪律松懈,难抵金钱诱惑,迷失政治方向,通过互联网络,向境外敌特组织出卖情报,终因犯间谍罪,被依纪依法惩处。

  二、原因分析

  (一)不注重理论学习,政治素质不够高。调研发现一些基层单位党员干部,只重业务培训,不注重政治理论学习。不善于运用科学世

  界观和方法论,去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由于政治理论基础差,致使思想政治素质难以提升,缺乏应有的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难以从思想上、政治上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不注重党性锻炼,纪律观念不够强。有些党员干部不重视党性锻炼、党性修养,放松了主观世界改造,致使党性不纯或不强问题仍然存在。突出表现为个人意识增强,组织观念弱化;本位意识增强,大局意识弱化;名利意识增强,公仆意识弱化。甚至极少数党员干部把强调政治纪律,视为束缚手脚,自认为只要谋求本单位利益,个人不拿不贪,就不是违纪违法。这样必然造成纪律涣散,难以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民主与集中、个人利益与党和群众利益的关系问题。

  (三)不注重制度实效,执行力度不够强。有些单位党组织制度执行力不够强,存在重形式、轻实效的问题。比如有少数党员干部不严格遵循民主集中制原则,不能正确处理上级与下级、个人与组织、少数与多数、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民主与集中对立起来,导致民主不够或集中不够,从而影响执纪实效。

  (四)不注重从严治党,教育、监管、惩处不到位。有些单位党组织,尤其是村级党组织治党不严,对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上、行为上存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闻不问,缺乏有效的教育和监管,甚至当党员干部违纪追究时,帮其说情开脱。有的党组织不抓经常性政治纪律教育,致使基层党员干部纪律意识淡化。有的党组织不坚持党的组织原则,党组织生活会流于形式,一些基层党员长年不参加组织生活,成为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有的党组织执纪不严,对违犯政治

  纪律者,认为蒙上“政治色彩”,尤其针对违反政治纪律言行,处分尺度更不好把握,因此得不到及时应有惩处。

  三、加强党员干部执行政治纪律的对策建议

  (一)着力强化党章意识,增强执纪严肃性。党章是立党、治党、管党的总章程,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党组织都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自觉维护党章。做到党章规定的必须不折不扣执行,党章禁止的必须坚决纠正和查处。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固树立党章意识,把严格遵守党章,作为自己必尽的义务和责任,自觉用党章规范一言一行,真正把党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行见于效,切实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二)着力强化纪律意识,增强执纪自觉性。一是认真学习领会,增强纪律意识。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关于严明党的政治纪律的一系列主要论述,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提出的新要求,学懂学透党章、党纪处分条例等党纪条规,自觉规范言行,明确守纪底线。二是创新教育方式,增强教育实效。坚持政治教育与理想信念、宗旨教育相结合,经常性教育和集中性教育相结合,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相结合,增强政治纪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注重统筹规划,加强持续教育。把政治纪律教育纳入党员干部教育的整体规划,让政治纪律教育进入党校培训中,进入各单位党课教育中,切实使政治教育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不断传递严格执行政治纪律的正能量,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

篇三: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对策免费文秘...

  当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特点、原因及对策

  领导的腐败犯罪是领导者利用权力进行违法活动而构成的犯罪。领导的腐败犯罪是政治腐败的主要组成部分。领导的腐败犯罪是社会诸多腐败现象中,破坏性最大、负面影响最广、人民群众最气愤的行为。一请就到,一喝就高,一捧就傲,一求就敲,一给就捞,一脱就要,一累就叫,一批就跳,一查就倒!这些都

  是民间归纳的特征。

  一、当前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的表现及特点

  当前反腐败面临的情况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利益格局和人们道德观念出现了多样化,资产阶级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观念、政治观念对我们的冲击,诱发导致腐败的因素增多,腐败现象的表现形式也较过去大不相同了。高级领导干部严重违纪违法问题时有发生。近几年查处的涉及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的案件中,包括省长、部长,省级党委的组织部长、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甚至党和国家领导人。如原湖北省省长张国光、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原国家药监局局长郑筱萸、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及原中央政治局委员陈希同、陈良宇等。

  1、涉案金额巨大。一些领导干部涉案数额之巨、犯罪危害之大、情节之严重,令人触目惊心。如成克杰涉案金额4000多万元,余振东涉案金额20亿元,湛江走私案涉案总金额为114亿元,厦门走私案涉案总金额超过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800亿元,陈良宇案涉案金额37亿元。

  2、涉案人数众多。违纪违法案件的集团性、关联性、群体性日趋突出。腐败分子在政治上拉帮结派,经济上相互牵连,结成了广泛的利益同盟,呈现出明显的群体性特征。往往查出一个带出一帮,抓住一个牵出一伙,案件牵涉面广,串案窝案较多。同时,领导干部与配偶、子女等特定关系人共同作案所占比重较大,家族共同犯罪特征明显。如郑筱萸案就涉及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司原司长郝和平、药监局原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等200多名干部,其妻儿也涉案落马。

  3、涉案领域广泛。从近年查处的案件看,涉案领域从金融、行政执法、司法领域向一般领域蔓延,从掌握钱、财、物等关键岗位向一般岗位渗透,从领导干部向一般干部延伸,过去被视为清水衙门的教育、医疗、统计等部门也成为腐败的重灾区。从涉案干部级别看,从乡科级、县处级、省部级一直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各个层级都有。从涉案干部岗位看,人大、政协、党委、政府各个部门都有。从涉案人员身份看,法官、检察官、纪委书记等执纪执法部门的官员也频频出现腐败问题,影响很坏。其中,党政领导干部腐败问题突出。沈阳市慕绥新、马向东等违纪违法案件的23名主要领导干部中,有17人是党政领导干部,占涉案人员的74%。

  4、案件性质恶劣。一是资本积累型腐败特征显露。腐败分子从对生活资料的占有发展到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从享乐型的财富积累发展到资本的积累,从经济腐败向政治腐败和司法腐败发展,危害甚大。二是案件性质恶劣。一些党员干部丧失党性原则,拉帮结派,循私枉法,胆大妄为。有的充当黑恶势力的保护伞,有的甚至雇凶杀人,直接沦为罪犯。三是权钱交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易严重。近些年来,几乎每个被查处的高官背后,都有大款和商人的影子,都有权钱交易的勾当。四是生活作风腐化堕落。一些贪官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恶劣行径令人发指。

  5、作案手段隐蔽。有的利用法律法规和制度方面存在的漏洞和不健全不完善之处钻空子,借机获取好处;有的利用法律政策的便利,直接制定合乎自己需要的规章制度,为自己的腐败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有的在干部提拔或工程招投标等方面,表面上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合理合法,看不出任何破绽,实际上却暗箱操作,行权钱交易之实。还有的利用高科技手段作案,有的订立攻守同盟,有的在作案之前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反调查能力极强,给后来的查处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

  6、外向型腐败问题严重。有的利用资本跨地域、跨行业、跨国境流动的机会,与地区外、行业外、境外的不法分子相勾结,共同犯罪;有的利用国际间法律的差异,将在国内的非法所得转移到境外;有的与境外不法商人合作,在境外进行交易,赃款赃物滞存境外;有的实行有计划的撤退,以“合理”名目将妻子儿女弄到境外,将巨额不法资产转移出境,一有风吹草动,贪官自己便迅即抽身外逃,溜之大吉。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有4000多名贪污贿赂犯罪嫌疑人携公款500多亿元在逃。

  以上说的是腐败现象的特征,腐败分子的特征是什么呢?我认为腐败分子有以下四大特点:

  1、心黑。大凡贪污分子,必然是心黑心狠,也就是说良心大大的坏了的,一有机会就会抓住有利时机,千方百计往腰包里装,而且欲豁难平,多多益善,毫不心慈手软。如“重庆第一贪”的晏大彬从底担任巫山县交通局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局长到底,在巫山长江大桥及该县各公路建设项目中层层捞钱

  [1][2],多达63次,共接受贿赂2226万元。被称为“中国第一贪纪委书记”的湖南郴州市原纪委书记曾锦春涉案金额为6800万元;苏州市原副市长姜人杰受贿则高达1亿多元人民币。

  2、胆大。胆大,并不一定都是坏事,搞工作、创业都要有一定的魄力,要有开拓精神,前怕龙后怕虎不行,就是说胆大要用在正确的地方。但是贪污分子却把胆大用在邪

  恶路上,为了满足个人私欲,他们什么都敢干,什么买官卖官,索贿受贿,生活糜烂,包养情妇,挪用公款豪赌………..都不在他们话下。中央一再三令五申,不管你官有多大,职位高低,绝不让一个腐败分子逍遥法外,中央决心不可谓不大,事实上多年来已查处不少贪官,小至村官,大至省部级,甚至人大副委员长,哪一级的都有,坐牢的杀头的,已不在少数,中央警示,前车之鉴不可谓不多,但是他们却当成耳边风,仍旧我行我素,照贪不误。,可见其胆大包天,达到疯狂的程度。

  3、脸厚。贪污分子一般都掌握一定的实权,能量很大,办起坏事来,危害性也很大,在没被揭发以前,往往以正人君子表现出来的,外表看起来都是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公仆,好坏难辨,人们也不能随便怀疑的,因而有一定的欺骗性。贪官贪污所得,都是人民的血汗钱,人们对贪官是深恶痛绝的,难免会背地里捣脊梁,甚至骂的狗血淋头,由于地位不同,他们可能听不到,就是听到了,也可能装着没听到,把它当成耳边风,不会在乎的,他们的脸是特别厚的,骂归骂,骂又能值几多钱,你再骂,还是把钱骂不回去。你就是骂他的祖宗三代,八辈老祖宗,他也不在乎。只有捞到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钱才是硬道理。

  4、手长。贪官们心里明白,要想发财,必需把手伸得长长的,要买官就舍得投资,投资就是为了赚大钱,有几个顺口溜:“不捞白不捞”“不送不动,送少无用”,“理想是远的,政治是空的,只有权力是硬的,捞取利益是实的”。因此伸手捞权,不择手段,搞表面工程,虚报政绩,添加水分,……等等。他们对老百姓和下级,作威作福,官架十足,俨然是人民的老爷,然而对上级却是另一个面孔,极尽阿谀奉承,拍马溜须之能事,他们不是真正的尊重、爱护领导,把手伸得长长的,讨好领导,以求得高升,才是真正的目的。“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目的就是捞取更大的权力,可以搞权钱交易,以发大财。

  二、当前领导干部腐败问题形成的原因

  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国际国内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一是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仍将长期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受其影响,一些党员干部在政治上产生迷茫,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有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二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关键时期。我国已进入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收入分配和公共资源分配不公,造成一些党员干部心理失衡,引发了大量不规范的甚至是腐败的行为;同时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为腐败的发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三是我们党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面临着长期执政的严峻考验。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执政环境和执政地位、党员干部的地位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党正面临着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2、反腐败体制机制不够完善。一是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不够。有的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治党不严甚至软弱涣散,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和纪律建设受到削弱;一些基层党组织工作薄弱,党员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方式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党员思想变化的实际,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的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干部对反腐败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认识不足,工作力度不够,反腐败任务没有真正落实。二是制度建设存在不足。一些领域腐败现象频发多发,与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不健全不完善有关。据统计,1996年以来,全国有13个省交通厅(局)的28名厅局级干部因经济问题被查处,有的甚至前“腐”后继,连续几任厅长出问题,就跟投融资体制、招投标制度、行政审批制度和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存在漏洞和制度执行不力有关。三是监督机制不畅。监督的缺失和不到位,使得一些人有恃无恐。有的卖官鬻爵、收受贿赂长达数年,却长期未能发现。特别是领导干部权力过大,存在上级监督不到,下级监督不了,同级监督不好,群众无法监督的现状。四是惩处不力。有些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惩治,使腐败分子逍遥法外,造成一些人的侥幸心理。

  3、领导干部自身的原因和问题。一是理想信念动摇。一些干部在改革开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的影响,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经受不住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热衷于吃喝玩乐,流连于灯红酒绿,沉湎于声色犬马,最终跌入腐败的深渊。二是传统贪渎文化的影响。我国封建社会时间长,传统行政文化中诸如官本位、人身依附、贿赂风行等积习源远流长,升官发财、光宗耀祖等观念深入人心,其价值追求和判断标准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为一些人的贪污腐化奠定了思想基础和心理依据。三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潮影响。近年来,西方追求个性解放、张扬个人利益的文化理念渗入我国,与我国传统小农经济的褊狭自私意识相混合,变异出现代版的极端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一些领导干部宗旨意识淡薄,为一己私利不惜放弃、破坏乃至侵害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走上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的腐败歧途。

  三、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对策

  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马克思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变化离不开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决定外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只有从领导干部腐败犯罪产生的内因和外因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多管齐下,标本兼治,彻底铲除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滋生蔓延的一切主客观条件,使其主观上不想腐败,不敢腐败,客观上不能腐败,不让腐败,才能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

  (一)内因预防,强化素质教育,从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根基

  1、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地位观、利益观。防治腐败,教育是基础。古人云:“道德当身,故不以物惑。”因此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爱国主义、共产主义和党风廉政教育,并对其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使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记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勤政廉政,务实清廉,无私奉献,保持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自觉抵制各种腐败思想和文化的侵蚀,消除导致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内因,永做人民的公仆。

  2、加强法制教育。深入普及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律知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使之自觉遵守各种法律规范,运用法律来约束自已的行为,维护法律尊严,切实做到学法、知法、护法、守法,防止领导干部思想上的蜕变,构筑一道法律“高压线”。

  3、认真开展民主生活会。民主生活会是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班子内部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重要形式。领导干部要深刻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同时要积极争取班子成员对自已的批评意见,鼓励班子成员有话讲到当面,有问题摆上桌面,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每个班子成员都要按照上级关于开好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要求,把帮助领导干部和其它班子成员改正缺点,作为自已的政治责任,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武器,通过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统一思想,修正错误,最终达到增进团结,促进工作,共同提高的目的。

  4、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以案说法、让犯罪分子现身说法以及建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等形式,切实做到警钟长鸣,促使领导干部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过好权力关、金钱关、人情关、美色关,为人民掌好权,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用好权,筑牢心理防线。

  (二)外因预防,多策并举,全面铲除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滋生蔓延的土壤和条件

  1、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实现权力集中与分解的合理平衡,形成良性权力运行机制

  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无一不是公共权力的异化,可以说,无权力,则无腐败犯罪;无权力的异化和滥用,则无腐败犯罪。因此,针对那些容易产生腐败、导致职务犯罪的环节,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防止权力的异化和滥用,是遏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重要举措。加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和目的之一就是对权力的合理配置,并保证其依法有效地运作,核心是解决好权力集中和权力分解之间的关系,最佳的最有效地控制和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那么,如何合理地配置权力、解决权力集中与权力分解之间的矛盾呢?当然,权力过分集中,缺乏必要和有效的监督,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权力的腐败,产生职务犯罪。然而,权力分解必然会减少职务犯罪吗?在权力分解的情况下,无疑会增加领导干部腐败犯罪实施的难度,提高承担制裁后果的风险,从而减少其犯罪所得,由此阻遏犯罪分子的犯罪心理、动机的产生,或者动摇、打消犯罪分子实施职务犯罪的念头,遏制、防范职务犯罪的实施。但是由于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是涉及公共权力的犯罪,涉及廉政勤政优政,因此,其危害后果并不能简单地用数量来衡量,有时还必须考虑犯罪分子犯罪所涉及的职权的性质、职位,实现权力集中与分解的合理平衡,将腐败犯罪的发生率和危害结果控制在人们可以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容忍的限度内,将工作效率保持在人们期望的可以接受的水平上。这样建立起来的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才能对权力运行全过程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真正做到权力运行到哪里,监督就延伸到哪里。

  2、建立和完善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制度体系

  (1)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要以建立健全科学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机制为重点,遵循公开、民主、竞争、公正原则,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制度和用人失察失误责任追究制,避免人事管理中的跑官、要官、买官。同时,要完善干部考察、评价制度,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此外,要增加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透明度,落实党员和群众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2)建立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和集体研究决定制度。任何单位或部门的重大事项都要向上一级组织和领导及时报告,自觉接受上级组织和领导的监督检查。在班子内部,重大事项坚持集体讨论决定,是减少和防止领导干部一个人说了算的重要途径。凡是重大决策、干部任免、重要建设项目安排等必须经过班子成员集体讨论决定,不搞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确保决策的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健全公开透明制度。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其行为特别是权力运作的过程、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避免暗箱操作,接受人民群众监督。要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事务公开、财务公开,除不宜公开需要保密的决策外,凡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以及领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导者个人廉洁自律的有关情况,都要公开,增加透明度,减少随意性,把权力运作过程呈现于人民群众面前,消除权力暗箱操作产生领导干部腐败的条件。

  (4)坚持和完善“三关审计”制度和述职述廉制度。“三关审计”制度即对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审计、任中审计、离任审计。任前审计,把好用人关,严格干部推荐考察任用责任追究制,做到谁推荐谁负责,谁考察谁负责,谁决策谁负责,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清正廉洁、忠于职守的人选拔出来担任领导干部,将有劣迹和不良行为的人坚决排斥在外,严防“任人唯亲”,近亲繁殖。任中审计,把好用权关,防止领导干部权力的滥用和异化,确保权力的健康运行。离任审计,把好退岗关,既要防止领导干部借离任之际大肆捞钱财,非法转移赃款赃物,又要防止领导干部挪用公款跑官买官,要确保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权威性及有效应用,坚决避免经济上有问题的干部异地做官,甚至升官。同时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述职述廉制度,领导干部每年要定期报告本人及领导班子廉洁从政情况,自觉接受人大评议和监督。

  (5)规范领导干部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这一制度已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是抑制腐败的基本方法而普遍采用。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这种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对申报主体缺乏有效的监督,存在随意申报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使财产申报成为走过场,流于形式。收入和财产申报制度的核心是使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的财产公开化,接受公众监督。如果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财产明显增加与其正常的收入不相称,那就要向公众说明这些财产的来源,否则就要受追究。这样既可对领导干部的腐败起到早期的警报作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用,又可为检察机关依法查办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提供必要的法律手段。

  (6)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一些领导同志在重大问题上,特别是在干部考核和选拔问题上,往往只重视下级领导干部的意见,不注意听取副职和群众的意见。这种状况不仅容易造成领导干部高傲自大,独断专行,而且往往导致在一个单位或部门内群众唯领导干部意见是从。故设立专门的巡视机构,建立健全巡视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加快实现这两种制度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把下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廉政勤政等情况作为重要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弥补同级纪委监督不力的问题。同时通过明查暗访,广泛听取班子其他成员和群众的意见,针对在廉政勤政方面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该提醒的提醒,该批评的批评,起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作用,对领导干部进行切实有效的监督。

  (7)建立完善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制度和引咎辞职制度。对领导水平和素质能力不能胜任现职的领导干部,经有关部门考核认定,进行降职使用;对基本素质好、有潜力、担任现职经验不足、履行职责难度较大的领导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对政治素质差、作风不好、群众威信低、民意测评不称职票超过三分之一的领导干部,免去领导职务;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由于未严格履行领导职责,导致本地区、本单位发生严重性事件,造成重大损失和恶劣影响的,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引咎辞职;已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3、完善制约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监督体系

  (1)权力机关的监督。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民代表大会,它不仅代表人民群众制定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而且负责监督其他国家机关的活动,有权任免政府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的最高领导人,这本身也是一种有力的监督措施。由于有了权力机关这一最强有力的监督,领导干部利用自己的职权进行职务犯罪就要受到抑制。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目前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所以一个最重要任务,就是要使权力机关的监督作用充分得以发挥,并显示这种监督作用在对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进行各种职务犯罪的抑制和预防威力。

  (2)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在我国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的监督手段和监督技术是专业化的。我国的专门监督机构有两个: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其中纪检监察部门是专门负责对党政机关及国家工作人员腐败犯罪行为进行调查处理;审计部门主要是对国有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务犯罪进行调查处理。目前我国的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同样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主要表现为这些监督机构的权力在行政权力的结构中比较弱,不仅很难制约上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发生的职务犯罪,而且由于“关系网”的干扰,也很难对同级和下级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实行彻底有效的监督。所以,要想充分发挥我国专门监督机构的监督作用,有效制止领导干部腐败犯罪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措施就是要逐步加强专门监督机构的权力,提高其地位,从体制上保证其具有独立行使监察和审计的权力,不受任何机关和个人的干扰。

  (3)检察监督。治标和治本,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把腐败分子的猖獗活动抑制下去,才能为反腐败治本创造前提条件。对于日益呈现严重趋势的领导干部腐败犯罪,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检察机关必须坚持以严厉打击和惩处为前提和支点,继续加大打击和惩治力度,对所有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尤其是重大案件要一查到底,敢于碰硬;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彻底查处,严惩不贷;对瞒案不报、压案不查、干扰办案的,坚决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通过查办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案件,发现领导干部在职务活动中有违法行为又构不成犯罪的,可行使弹劾权,向有关部门提请对其罢免或惩戒。对于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样一方面可以对罪犯进行有效地惩罚,剥夺其生命或限制人身自由,使其丧失继续犯罪的条件;另一方面对绝大多数的罪犯要进行教育、挽救和改造,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同时,通过打击犯罪还可以起到打一儆百,教育一般公民遵纪守法的作用,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果。

  (4)社会监督。社会监督即人民群众的监督,指广大人民群众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行为进行的一种监督。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因此人民享有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进行充分监督的权力。他们可以对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和自己的影响为他们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揭露,从而使领导干部在实施职务犯罪行为时有所畏惧,甚至直接受到人民群众的阻止。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社会监督对于预防领导干部腐败犯罪非常重要。为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应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切实保障举报人不受打击报复,建立允许并鼓励广大人民参与行政决策的机制等,对领导干部腐败犯罪进行检举揭发,为实施社会监督创造良好的条件。

  (5)新闻舆论监督。新闻监督是预防某些国家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进行各种职务犯罪的手段之一。新闻部门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优秀文档,值得收藏!

  报纸等舆论工具,把领导干部利用职权实施的犯罪向社会曝光,使那些企图利用职权谋取私利或者进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的领导干部有所戒备,不敢肆无忌惮地实施职务犯罪。否则,他们将会受到社会舆论的强烈谴责,直至名声扫地。

  优秀文档,值得下载!

篇四: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剖析及违纪违法防治对策

  作者:姜万兰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4期

  摘

  要:领导干部贪污腐败,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给党和国家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本文以“小官巨腐”案为典型案例,剖析“小官巨腐”产生的深刻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治对策,以便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典型案例;“小官巨腐”

  中图分类号:D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69-02说到贪污腐败,人们的注意力往往更多地投放于那些“大老虎”身上,殊不知诸多的“苍蝇”、“蚊子”的贪腐能力也绝对不容小觑,他们的危害不亚于个别的“老虎”,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小官巨腐”。“苍蝇”与“老虎”严重败坏了党风政风,给党和国家带来极其严重的危害。

  十八大后中央首轮巡视曾发现,一些地方乡村干部腐败问题凸显,“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由于基层干部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其腐败行为往往危害更大,影响更坏。“苍蝇式”腐败在第二轮巡视发现的问题当中仍然比较突出,并且相当普遍,半数以上被巡视地区都有发生。巡视发现,广西基层干部“苍蝇式”腐败问题日益凸显;江苏基层权力寻租机会较多、空间较大;上海有的地方基层干部“小官贪腐”;河北“小官巨腐”问题严重,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执纪失之于宽、失之于软;浙江一些地方农村基层侵害群众利益现象突出;西藏一些基层干部腐败问题较为突出[1]。

  据新华社报道,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开展四轮巡视,发现巡视点存在“小官贪腐”问题的占比超过了四分之一。北京市纪委透露2014年查处56名违纪违法的村干部,有人贪污资金巨大。海淀区西北旺镇皇后店村的一个会计就挪用资金达1.19亿元。他们原本只是不在行政序列的“官”,竟然侵吞国家和集体的巨额资金,令人为之瞠目。朝阳区孙河乡原党委书记纪海义受贿9000余万元。2014年11月12日,河北省纪委通报了8起“小官巨腐”案件:唐山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唐山市交警支队长徐忠岭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受贿1220万元。“小官巨腐”已是不容忽视的小问题,它关系到基层党员干部的形象,更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机关必须高度重视,切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扎紧防范“小官巨腐”篱笆,堵死“小官巨腐”之路。

  一、“小官巨腐”的主要原因

篇五: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关于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在这个新时代中,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社会风气受到了深刻的改变。然而,在这一背景下,不法之徒也利用机会挖掘利益空间,导致了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加剧,而年轻党员干部也不可避免地被涉及其中。因此,加强年轻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防范其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一、思考

  1.党性无离

  党性是党员的精神支柱,是决定党员政治品质和道德风范的关键。年轻党员干部要更加灵活地把握党性,增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理解力.

  2.领导责任

  年轻党员干部必须明确领导责任,不断提高意识和认识,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党性强、忠诚强、担当强的优秀党员干部。

  3.加强自我约束

  年轻党员干部要加强自我约束,由自信的控制自我,永远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同时,要时刻回顾自己,认真反思自己

  的行为,并用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纠正自己的错误。

  二、对策

  1.强化思想教育

  年轻党员干部必须经常接受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党性觉悟和思维思想水平。要注重通过讲座、培训班等方式传授先进知识和鲜活的教育案例,加强心灵熔炉的建设,立足本职工作,注重学习和工作实践,学会用正面的思维和行动来引导和激励自己。

  2.营造清风正气

  年轻党员干部应该努力为党和人民树立良好形象,用正直的行为和良好的精神面貌树立良好形象,并营造清风正气的良好氛围,让不法之徒无地自容,促进全社会的正当发展。同时,还可以加强自身素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3.强化纪律建设

  年轻党员干部必须加强纪律建设,增强纪律意识,认真落实党内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坚决说“不”贪污腐败、违纪违法。此外,要建立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劳动标准等方面的内部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制止不正之风和不正之事的发生。

  4.加强实践锻炼

  年轻党员干部要注重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增强防范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与智慧。同时,构建有效的工作机制,深入挖掘群众需求,为人民服务,促进社会进步。

  总之,要想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我们必须强化思想教育,营造清风正气,加强纪律建设,加强实践锻炼。年轻党员干部本身也应该认真思考自身职业生涯安排、规划发展方向、提高综合素质,使自己成为一个忠诚的党员、高素质的干部、优秀的公民。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构建健康的政治生态,共同实现中国梦。为了更加深入地探讨如何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下面举几个例子进行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年轻党员干部违规经商

  近日,某企业年轻党员干部因违规经商被处理。鉴于其职务性质,作出严肃处理的同时,也要思考如何防范此类闹事。

  为了防范类似问题的发生,应该加强思想教育,让年轻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党性无离的原则,增强对党的忠诚度。同时,建立健全纪律制度,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监督,建立言行一致的重要原则,规范年轻党员干部的行为。

  案例二:某公务员因收受贿赂被问责

  某公务员因收受贿赂被问责,这与年轻党员干部的违纪问题紧

  密相关。防范这样的问题需要加强营造清风正气的环境,让年轻党员干部树立“人民公仆”服务意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殷切希望。

  此外,要强调纪律建设,严格执行领导干部的形象操行规范,严禁任何形式的落实特权行为,依纪依规行事,切实做到以清明的政务常态态度对待权力。同时,还要加强对公务员的全职培训和考核,让他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需要建立起系统完备的防范制度和措施,而年轻党员干部也需要从思想和行动两个方面入手,始终坚持党性原则,营造清风正气的氛围,加强纪律建设,加强实践锻炼,从而成为忠诚的党员、高素质的干部、优秀的公民。

  总结全文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推进,中国社会进入了新时代,但不法之徒也利用机会挖掘利益空间,导致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的加剧,年轻党员干部也不可避免地被涉及其中。因此,加强年轻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强化纪律建设和加强实践锻炼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思想教育方面,年轻党员干部要更加灵活地把握党性,增强党性觉悟和政治理解力。同时,加强自我约束,由自信的控制自我,永远保持清醒头脑和高度警觉,用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纠正自己的错误。

  在防范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方面,年轻党员干部应该加强纪律建设,增强纪律意识,认真落实党内纪律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此外,要加强实践锻炼,积极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增强防范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与智慧。

  通过这些措施的落实,中国可以更好地打造健康的政治生态,使受到党的培养和扶持的年轻干部成为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知识分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简而言之,防范年轻党员干部贪污腐败等违纪违法问题需要从思想教育、纪律建设和实践锻炼三个方面入手,让年轻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度,严格遵守党纪国法,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同时加强实践锻炼,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篇六: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公职人员犯罪原因及防范对策

  近年来,我国公职人员犯罪现象日趋严重,贪污、贿赂、渎职等国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案件有所增加,严重影响了国家机关公正、廉洁、高效的信誉。为此,认真分析研究当前公职人员犯罪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预防公职人员犯罪的对策,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公职人员犯罪的原因分析

  公职人员的犯罪原因比较复杂,既有体制转轨与社会失范等宏观方面的原因,又有监督控制机制不健全等体制方面的原因;既有社会不良风气的消极影响,又有信仰失落、价值错位、法律意识淡薄等主观方面的原因;既有违法犯罪分子本身的原因,又有单位管理上的原因。这些原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这些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权力过分集中,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措施。特别是近几年来,在一些单位和部门,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淡化,把“民主集中制”变成了“一言堂”,搞家长式的领导。领导干部权力失控,使权力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异,为以权谋私者的腐败行为创造了条件。

  (二)价值取向错位。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级党政部门在集中精力抓经济建设,有的单位一度忽视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放松了对党政干部的思想教育,从而使资产阶级腐朽生活方式、价值观乘虚而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刺激了人们的私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恶性膨胀,使越来越多的党政领导干部的价值取向发生错位,把市场经济的等价有偿规则引入公务活动。

  (三)社会不正之风,为公职人员的职务犯罪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少数党政官员对自我的要求日益放松,私欲日益膨胀,不讲原则,缺乏自律,利用手中权力大搞权钱交易,最终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打击不力,是公职人员贪污受贿等职务犯罪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惩处须足以慑众。对贪污、贿赂犯罪打击不力,对腐败分子惩处不严,助长了腐败分子的侥幸心理,进而铤而走险,不惜以身试法。

  二、公职人员犯罪的防范对策

  通过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措施,预防和遏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

  (一)完善监督制度,构建长效防范机制。腐败是复杂的社会现象,产生腐败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应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将法律、道德、舆论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制订完善的监督制度与体系,形成严密的监督网络,实行综合治理。要发挥制度机制在反腐败中的基础性、根本性作用,通过各项监督制度的健全落实,确保反腐败工作纳入法制化的轨道。要建立“用人失察追究”制度,防止权钱、权权交易。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在岗、离岗审计考核,及时发现问题,做到及早预防。要通过各项制度的落实,形成环环相扣的层次体系,构建立体式的长效防范机制;要全面建立个人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严格限制公职人员从事第二职业或进行商业性行为。同时,要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的监督管理,严防隐形腐败滋生,特别是对其配偶、子女经商、办公司、承揽工程等,要有具体的地域和范围限制,防止领导干

  部利用职权影响为其配偶、子女提供便利条件;要坚持预防与打击并重,对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一经发现,要从严查处,一查到底,决不手软,该撤职的撤职,该刑事处罚的刑事处罚;同时对其犯罪所得,要坚决予以追缴,不能让腐败分子在经济上得到任何实惠。对热点部门和重点行业,要加强对其重点监控,制定完备的监督制度,规范办事程序,力争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

  (二)建立利益调节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据《中国国情分析研究报告》的分析,中国初次分配不平等已扩大到相当程度。基尼系数也表明我国的贫富差距继续拉大。一些先富起来的人为了进一步加大资本积累,积极寻求权力的保护,而改革开放后管理的漏洞,制约机制的不健全,又为权力寻租提供了便利条件。一些公职人员,特别是少数领导干部由于收入较低,心理失衡突出。因此,加快建立公正性的再分配制度,既有利于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又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三)从社会性的源头抓起,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从社会性源头抓起,切实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是预防和控制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发生的不可或缺的途径。一是加快法律制定,坚持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法治经济,要有效遏制腐败行为,就必须使市场交易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有法可依,依法办事。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加大对腐败行为的侦破、打击、惩罚力度,提高侦破率,使腐败分子慑于法律的威严而不敢妄动贪念。对行贿人和关系人也要按章惩处,从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二是要充分发挥舆论的监督作用。大众媒体具有反映快、影响广、覆盖面大等特点,通过新闻媒体的披露曝光、剖析研究、引导等,能够进一步弘扬正气、打击歪风。三是要加快中介组织或机构的培育,规范市场行为。要大力扶持和构建规范的市场中介机构,通过对审计、会计、律师、公证、工程招标、政府采购等专业机构的设置,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使政府管理部门能够更好地行使监督管理职能、宏观调控职能。

  (四)进一步加强公职人员的素质建设。要预防职务犯罪,最关键的还是要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政治、法律、职业道德教育和素质建设,提高其自身的拒腐反腐能力,使他们能够经受住改革开放的考验,并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这主要包括:一是建立科学公正的选人、用人机制。在干部队伍建设上,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和“四化”方针,按德、能、勤、绩选拔、使用干部,坚持以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真正把优秀的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担当起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任。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还要加大干部的公开选拔力度,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让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只有干部队伍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高,才能为反腐工作提供组织上的保障和人才上的支撑。二是建立科学的干部考评机制,加强对干部的考核,建立科学的考评指标,严密考核程序,使考核的结果体现干部的工作实绩;要大力推行、完善选升公示制、任期制、末位淘汰制、责任追究制等;要坚决防止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不正常现象;对干部考核要做到全面、公正,防止偏听偏信,尤其在提拔、晋级等关键时刻,更要充分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对那些心中无群众,一心只想做官当老爷,或者群众意见较大的,则坚决不予使用。三是加强法制道德教育和廉政建设教育,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培训,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能够抵制住金钱、美色的诱惑,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要求上来;要经常开展对领导干部的法制教育,使他们牢固树立法律至上的观念,坚持依法办事,不弄权、不谋权,真正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工具;要经常开展廉政建设教育和警示教育,使他们充分认识到腐败的极端危害性,从而以身作则,带头反腐倡廉,当好人民的“公仆”。

  (五)不断推进预防职务犯罪的创新与发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要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发展,一是要大胆实践。要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和不同类别公职人员、不同职级公职人员的特点,大胆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和办法,不断积累预防经验教训。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要全面、系统地总结预防工作经验,为工作发展提供措施、方法支持,进而逐步形成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三是扎实做好理论研究。要在不断推进预防措施、方法创新的同时,做好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预防理论。四是要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立法,将预防职务犯罪经验上升为法律,用以指导、规范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解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的诸多现实问题。

  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发案原因及防范

  2005-12-15近几年来,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问题比较突出,不仅造成了重大损失,而且严重危害了国家的执法活动和法律权威,损害了国家的信誉和形象。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大多发生在基层站、所、队,且80%以上为一把手或业务骨干。

  一、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易发渎职犯罪的原因

  (一)行政权力过于集中,执法权力官僚化。在我国,行政执法权的配置、授予,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错位、越位、缺位的现象。尤其是很多基层行政执法单位的领导,长期形成了“天高皇帝远”、自己就是“老大”的习性,大权独揽,事事自己说了算,导致执法权力官僚化、家长化,按照个人喜好和利害关系越权滥用或失职不管。一些工作人员或领导,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作风涣散,该审查的不审查,该把关的不把关,埋下严重问题隐患;问题出现后,又掉以轻心,麻木不仁,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补救,致使造成严重后果。

  (二)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权力随意化。一些行政执法部门缺乏严密、科学的执法程序;一些基层执法单位和人员忽视执法程序,以无所谓的态度把执法程序看成可有可无、可左可右的东西,甚至以我为本,依利行政,随意执法。

  (三)监督机制不健全,执法权力隐秘化。行政执法单位都有自己内部的执法程序、规定和要求,执法权力的运作具有相对封闭性、隐秘性。因此,外部力量很难介入,即使介入,也很难了解掌握执法人员执法的实际情况,更谈不上加强监督了。外部监督渠道不畅,加上内部对基层执法单位的监督普遍不力,必然导致执法权力隐秘化、神秘化、“暗箱”化,必然出现重大的监管漏洞。

  (四)利益驱动明显,执法权力商品化。基层站、所一般经费较为紧张,但却掌握着不少实权。有的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原则性差,法制观念淡漠,把执法权变为满足个人私欲的工具,大搞权钱交易;有的为了给职工谋福利,便走上了“靠山吃山、权钱交易”的邪路。

  (五)难以查处打击乏力,执法权力特殊化。由于渎职犯罪多是“不揣腰包的犯罪”,各方面更愿意站在个人、局部、近期的角度来看待、理解和评价,考虑“有情可原”多而考虑“有法必依”少。同时,行政执法人员的渎职事件往往责任分散、取证困难,体谅的多、说情的多,处理不易,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普遍产生了“渎职无所谓”的侥幸心理和错误认识。在这些心理驱使和社会宽容下,一些行政执法人员即使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了职责要求和有关法规,但却为了小团体利益、地方利益,甚至劳民伤财的所

  谓“政绩”、“发展”而胆大妄为。一旦造成严重损失,就美其名曰以“好心办坏事”、“失误在所难免”、“交学费”等为其开脱责任;即使最终被查处,也往往处罚偏轻,难以达到震慑效果。

  二、遏制基层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的对策建议

  建立法治社会、确保依法行政,基层行政执法单位和人员责任十分重大。为此,必须切实加强对基层行政执法人员尤其是领导的配备、教育和管理,加强对执法工作的检查、指导、监督、支持和关心,并在强化为民执法意识、提高执法素养,合力配置执法权、规范执法行为,推进“阳光”执法、强化制约与监督,加大查处力度、严肃处置违规行为等方面多下功夫。当前尤其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思想观念,正确履职用权。从心理因素说来,渎职犯罪的当事人职责意识、法纪意识淡漠,权力意识、个人意识膨胀。他们或者根本不履行职责、不认真履行职责、不正确履行职责,使所担负的职责成为摆设;或者超越权限违规办事,在需要公共权力充分、正确发挥作用的时候,或不发挥作用,或乱发挥作用,从而导致社会发生功能性障碍,难以正常运转,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所以,预防渎职犯罪,更广义地说,就是要使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职位观、权力观、职责观、利益观,矫正畸形心态。从社会的角度说,必须形成共识:渎职同样是违法犯罪、同样是不可忽视和容忍的腐败、同样应当受到法规和纪律的惩处。这就需要各级领导和公职人员充分认识渎职犯罪危害性、严重性,克服“只要不揣腰包就无所谓”的错误观念,在工作中依法、正确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到不越权、不失职。

  (二)加快体制创新,强化制度建设。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精简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行政机构,逐步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行政干预;要坚决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取消不符合行政审批的收费项目,减少行政执法不当行为的空间和条件;要依据权力制衡原理,合理划分职能权限,形成权力部门之间、监管部门与执法部门之间平衡,形成互相监督的权力制约机制。

  (三)完善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要结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制定科学的行政执法程序,坚持用行政执法程序来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防止和避免执法权的滥用;要建立健全严密的行政执法内部监管制度,用制度去监督、管理行政执法人员依法履行职能;要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科技手段,加快行政执法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减少人为因素对权力运行过程的不当干预;要依法确定行政处罚的权限范围、处罚条件和标准,尽可能取消一些幅度过宽、弹性过大的法律条款,缩小行政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

  (四)坚持政务公开,加强监督制约。要公开执法程序和标准、职责和权限、监督途径和方法,以防止行政执法的秘密化、特殊化,遏制一把手官僚化和家长化。要切实加强单位内部监督和外部的审计、财务、纪检监察监督,便于及时发现和纠正执法中的偏差。要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公开性、及时性、影响面大的特殊作用。

  (五)坚持打防结合,惩戒预防并重。打击也是预防渎职犯罪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打击是治标,预防是治本,只有打防并举,才能标本兼治。通过查办和打击渎职犯罪,既起到威慑和警示的效果,又可以从中分析原因、查找问题,为预防提供思路。因此,检察机关要主动出击,克服畏难情绪,采取有力措施,加大查处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案件的力度。审判机关要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行政执法人员渎职犯罪行为要依法从重惩处,形成足够的震慑力量。同时,检察机关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纪委、监察、审计等职能部门的联系,分工负责,密切配合,形成打击和预防渎职犯罪的合力;要剖析案件中反映出来的主客观问题,以案例为反面教材开展警示教育,并及时提出整改建议,帮助发案单位堵塞漏洞,筑起预防渎职犯罪的思想防线、制度防线。

篇七: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当前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的成因及对策

  马明辉河南油田涧河社区严厉查处

  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私分国有资产等违法违纪的问题,是纪检监查部门发挥职能作用,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服务的重要手段。近年来纪检监督部门依法查处了大量国有企业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为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经营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发展。针对国企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突出这一问题,笔者就其成因及防范对策进行了探讨。

  一、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成因和问题归纳分析近几年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情况,笔者认为,党员领导干部中出现的违法违纪问题不是偶然的,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和问题有:1.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逐步蜕化变质。古人云:“物必自腐,而后虫生”。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不注重加强自身学习,思想基础不牢,自律意识不强。当了领导后,手中有了一定的权力,掌管了一方“帅印”。

  有了名誉、地位后就飘飘然起来,思想上不设防了,不拘小节了,对自己也放纵了。有的领导干部思想空虚,精神萎靡,整天沉湎于花天酒地。

  满足于今日有酒今方醉;有的领导干部在各种诱惑面前随波逐流,极少数党员干部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堕落为腐败分子,从而由小到大,思想道德防线一点点被攻破、被瓦解,最后在罪恶的泥潭里越陷越深而不能自拔。象陈希同、胡长清这些所谓的“政治明星”,“修行”了那么多年。

  都快成“正果”了,还那么拚命地贪、拚命地捞,还要以身试法,最后弄得个身败名裂,遗臭万年。究其原因,主要是与他们放松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思想蜕化变质分不开的。

  2.权欲思想严重,滥用职权,搞所谓“等价交换”。有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掌管一定权力后,不是把权力当作一种责任和奉献的手段,而是把权力当作组织对自己的补偿,当作个人索取的工具,当作为自己和家庭成员谋取私利的手段,一旦为党和人民做出或多或少的一点成绩和贡献后,觉得有了捞取的资本,就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了。信奉所谓“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于是变本加厉,以权谋私。有的领导干部以“功臣”自居,认为捞一点也是应该的,算是组织对自己“奉献”的所谓“回报”,于是捞取一点国家财产也觉得“心安理得”;有的领导干部私欲和名利思想严重,认为权力就是名利的象征,利用职权甚至不惜花费大量公款“包装”自己以换取所谓的“名”,利用特权大搞“权权交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以捞取所谓的“利”;有的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设立“荫蔽战线”,自己在幕后策划,搞“垂帘听政”,动用自己的亲属和子女充当“开路先锋”谋取私利。

  3.侥幸思想作怪,不自觉地陷入泥潭之中。在多起领导干部违法违纪案例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党员领导干部并不是一上台就变质的,很多领导干部在刚开始任职时,工作也是兢兢业业、勤政为民的,也创出了一些政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职务的升迁和地位的变化。

  在众多有求于己的下属、“哥们”及一些无名氏人员的重重围攻、金钱美女的诱惑,“手榴弹”、“二十响”的“狂轰乱炸”下,一些党员干部就放弃了抵抗,向这些人递了“降表”,“束手就擒”。浙江省宁波市建材局原副局长高成富因受贿被捕入狱后曾经有过这样的反思:“行贿的人像蚂蟥一样盯住我,周围的人像赶鸭子一样把我送进监狱”。较多意志薄弱的领导干部在初期受贿时并不是心安理得,刚开始时也是颤颤惊惊,事过之后感到没什么问题时,认为这事“神不知鬼不觉”,不拿白不拿,以后再受贿时就变得从从容容了,甚至在“尝到甜头”后难以收敛自己,变本加厉,公开地进行索要,成为金钱的奴隶,由“众望所归”变成“千夫所指”。

  4.上级组织管理不严,监督不得力。绝对的权力不受约束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一些领导干部手中握有实权,门路多,关系广,唯我独尊,把自己置于权力制衡之外,出现点“小问题”也有人说情有人保,有的以保护干部为名把大事化小,搞下不为例,法不责众。甚至有的领导干部进了监狱也有人为其搞个“保外就医”而免受狱牢之苦。有些单位和组织对违法违纪的干部查处不力,草率结案,使一些贪污腐败者仅仅“湿其皮毛”,难怪有些入狱的罪犯还美其名曰:“受苦我一个,幸福一家人”,“委屈三五年,一辈子花不完”。部分单位组织生活会质量不高,即使召开廉洁自律专题民主生活会,一些领导干部也是轻描淡写,很少剖析自己的思想,给组织“打埋伏”。还有一些领导干部表面装得“正人君子”,暗地里做些“鬼魅”之事,组织又察觉不了,缺乏深入的考察和监督,造成“看得见的管不着,管得着的看不见,”直到“东窗事发”才能引起警觉。有位犯罪的领导干部曾经说过:“不能自律又失去监督,是我在犯罪道路上越走越远的重要原因。”从而也说明自律与他律相辅相成的重要作用,也是预防和控制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预防和控制党员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主要对策1.狠抓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法制观念。作为一名企业领导,注重经济效益固然很重要,但放松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迷失航向,不认真学习党的有关政策和国家相关法律,就会偏离航向。因此,各级党委、政府以及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纪检监察等部门,都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使每一位身居要职的企业领导干部真正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强化干部考评、考核及任用制度,将干部管理引入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机制。

  2.建立健全内控机构,强化内部管理和监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自我调整、自我制约、自我控制的制衡机制。随着改革和发展。

  企业内部的控制显得更加重要。特别是少数国有企业的负责人,利用改革、改制、兼并、土地出让及土地开发之机,或在经营过程中,采取多种手段侵吞国有资产。因此,应结合实际,加强国企内部的管理机制。

  层层建章,环环立制,并狠抓落实。同时,实行领导责任制,哪个部门出问题,就要追究哪个部门的领导责任。把从严治企放在突出

  位置,把从严管理作为重要内容来抓,同部署、同监督、同落实。建立民主理财的制约机制,实__________行企务管理制约措施,从而增强企业领导干部的透明度。

  是有效遏制国企领导干部违法违纪的途径。

  3.加强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作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级党委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作用,加大工作力度,不断研究分析在国企改革和发展时期,干部的思想动态和特点,进一步加强廉政、勤政教育,对身居要职的企业干部,建立名副其实的廉政档案。

  签定廉洁自律责任书,实行一票否决制,在企业内部聘请廉政建设监督员,扩大监督视野,定期对企业领导进行评议,严肃各项纪律,保持国企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为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前党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自己管住自己,加强自我约束,必须坚持“四自”:一要懂得自重。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时时注意自身的形象,乐于接受群众的意见,敢于接受群众的监督,做群众信任和拥护的领导干部。二要做到自省。经常闭门思过,对照党章和廉政准则检讨自己的行为,随时纠正思想上和工作中的偏差,尽量少犯和不犯错误,特别是不犯那些不该犯的错误。三要学会自警。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提高政

  治素养,增强政治觉悟。

  做到目光敏锐,善于识别各种错误思潮,明辨是非界限,坚定政治信念。

  树立高尚的精神境界,摆脱低级趣味,抵制各种物欲的诱惑。四要自励。经常勉励自己,努力学好理论,在提高自身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纪律素质、作风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狠下功夫,从我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率先垂范,以实际行动做一名优秀的领导干部。

  350党政建设__

推荐访问: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原因剖析及防范对策与建议经典通用范文 违纪 党员干部 剖析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