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2023年度中学美术教学论文9篇

2023-07-12 1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一、审美情感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一)审美情感的含义何为审美情感,就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与态度。创作者创作优秀的作品将自己曾经体验过的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学美术教学论文9篇,供大家参考。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9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1

一、审美情感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一)审美情感的含义

何为审美情感,就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与态度。创作者创作优秀的作品将自己曾经体验过的情感表达出来,通过作品这一媒介让其他观赏作品者也能体验到创作者的情感,审美情感就是在这种情感交流中产生的。审美情感分为三个层次:一是一般意义上的快感;二是痛感;三是深层次的快感。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能体验到快感和痛感,但是很少能够体验到深层次的快感,而审美情感就是深层次的快感。审美情感在大多情况下会表现为一种审美快感,最浅层次的审美情感仅体现在生理上的愉悦,中层次的审美情感体现在心理上的快乐,高层次的审美情感则体现在精神层面。

(二)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意义

中学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加强学生自我审美能力的训练。教师在教学中学美术时应当充分以学生为主体,考虑到学生的不同个人色彩和特性,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审美能力发展情况作出教学方针,督促学生能更好地培养审美。中学美术教育意在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了解文化与艺术之间的结合,使学生能从中受到创作灵感。美术作为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课程,需要教师在给学生上课传授知识的同时多注重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当今社会学校对学生的培养应当要全面发展,美术教育就是全面发展中的一部分,美术作为一门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的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发泄情感,减少压力。中学美术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陶冶情操:人的行为举止通常是受情感和理智控制的,因此情感对人生实践有着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就是通过作品中诠释出来的美来影响人的精神和心理,让观赏者能保有一颗真挚而丰富的心灵。

2、美术教育可以提高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分为两种,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其中形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基础,没有形象思维是不能形成逻辑思维的,而形象思维的基础则是审美情感。人们只有先看到某一事物的外貌特征才能将事物在脑海中形象化,然后对形象化的事物进行逻辑性的思维考虑,所以审美情感的培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思维扩展。

二、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学生美术审美教育的重视度不够

学校和教师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活动如何开展以及教学内容如何安排都有很大的影响。然而仍有一部分中学美术教师保持着传统美术教学观念,不关注学生情感上的培养,只灌输美术知识,这样学生难以创作出具有个人情感特色的作品,学生只会局限于书本知识,很难适应日常生活的磨练,同时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的创造能力被磨灭,影响了学生继续学习美术的兴趣,最终放弃学习美术。有些美术教师过于关注自身的美术技能提升,对所谓的审美情感嗤之以鼻,认为只要技能提高可以不重视修养,也不关心教学理论的学习,这样长久发展下去只会导致自身教学观念过于传统不合时宜。另外,由于升学考试的影响,学校为了让学生能通过考试多注重对学生文化课的提升,并未重视美术教育这一审美教育,有些教师甚至认为美术课程可有可无,对学习没有任何帮助,很多学校都已经将美术课换成了主课。美术课地位的一落千丈很难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很多扩展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活动都无法展开。

(二)课堂教授内容枯燥呆板,缺少富有情感的作品

课堂氛围过于枯燥呆板很难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难以让学生从心里减少对美术课的轻蔑,这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点的严重阻力。课堂内容的过于枯燥不仅仅是源自于教师教学方法过于传统,还和美术教材的“不通情理”有关,中学美术教材在编制方面较少考虑到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对学生个性化和创造力缺少关注,不能够吸引学生提起兴趣进行观赏。另外,美术教材在选取素材上集中于中国本民族这一话题,对国外的素材选取较少,这就导致了教材内容单一化。美术不能局限于某一时间段或某一国家,而要综合民族、时代、历史三方面进行选择考虑,中外古今的美术题材都应该作为学生学习观赏的素材。同时在对学生的兴趣培养上,缺乏吸引学生的美术兴趣,就不能给予学生学习美术的动力。

(三)教师教学模式化过于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容易让学生对美术课程产生逆反心理。随着现代科技融入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美术教学中借用了多媒体为吸引学生兴趣提供了帮助,但过多使用多媒体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那就是很少有机会让教师进行亲身示范,给学生带来更直观的帮助,现在有了多媒体,教师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对学生实际操作不会带来任何帮助。例如美术教师在讲解某一油画作品时需要掌握的技巧和知识,但是有了多媒体这个媒介,教师通常会选择利用多媒体中的课件展示一些油画作品,通过“张张口”进行技巧手法的讲解,认为学生就能理解,能实际掌握了,实际上学生对技巧知识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不会有深入的研究。

(四)学校教师在指导学生培养审美情感方面作用不大

学校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教师引导作用却不能全面的发挥出来,这使得学生审美情感培养得不到周围环境的支持。教师的指导在学生美术教育中非常重要,在美术教师进行教授知识时,能通过作品诠释的内容和意义为学生更实际的了解到社会百态,人文背景。美术情感的教学需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创新性的赋予在作品中,对美术涉及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探索。美术作为一门审美塑人格的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来帮助学生清楚认识到何为美。然而在实际过程中,美术这门课程却是其他文化课的附庸,可有可无,美术的魅力都被教学安排给泯灭了。在美术学习中,学生对同一幅作品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理解和思考,尤其著名的是作品《蒙娜丽莎的微笑》,学生会对微笑有什么意义,或者微笑背后有什么故事等等充满好奇,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引,针对学生的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三、加强中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措施

目前想要加强中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就必然要以当下实际现状为主进行思考,“好钢用在刀刃上”,目前学生对美术学科的态度问题以及学科本身存在的缺陷都是一直以来学生不能深入学习美术的重要因素。原本对美术有兴趣的学生在对当前美术课程现状感到失望甚至放弃了美术的学习。首先作为学校,作为教师,应当要知道美术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学科,美术教育对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有着非常卓越的提升效果。现如今,拥有优秀的美术鉴赏能力的人才是各行业积极追求的,想要成为美术人才势必要对美术进行系统学习和深造。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情感不仅仅能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美术技能,更能提升学生对文化艺术的认知。

(一)适当使用多媒体

随着多媒体的广泛使用,教师能够将美术作品体现的方式也由纸张扩展到了网络、影视。多媒体的多样化使得好奇心较重的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兴趣。合理使用多媒体可以帮助学生更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也能减轻课堂枯燥的氛围。然而多媒体的应当不适当,就会减少教师的示范职能,教师应当结合多媒体和自身示范职能,为学生更实际地掌握美术技巧合理安排多媒体的使用。同时教师的审美情感对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审美情感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对创作的作品要注入自己的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进行感受,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辨别美。

(二)加强学生对美术文化的学习

想要积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美术文化,文化与艺术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让学生对文化多些了解,他们才能打好美术基础,拥有开阔的视野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升华自身的精神层面。学生在初次接受作品的熏陶时,更多的是好奇,并不能足够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含义,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对作品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层次阅读作品,理解作品传递的情感引起共鸣,要身临其境,与作者一同体验曾经的情感。只有学生能自主地对作品进行赏析,能真正意义上理解作品,才是审美情感的提升。

四、结束语

想要学生真正看懂一幅作品,必然需要加强对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生与作品之间情感的交流提升学生的审美情感。审美情感给予学生的是无尽的财富,它可以帮助学生完善自身人格,拥有高于他人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审美情感是美术课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2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初中传统的美术教育中,美术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方式上往往采取灌输式教学法,强迫学生吸收相关的理论知识与艺术思想,这使得学生在思想上产生了一定的反感心态,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形成了消极的抵抗心理。新课改提出,新时代的教学模式应该呈现的是双向性的结构架势,一味地强行灌输知识,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要求,且教师的教学目的也不能得到实质上的实现。初中美术课程一向注重的是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促进教师把陈旧的教学模式转变成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让教师认识到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教师只是知识的传递者,起到的是指导与组织的作用。

2丰富了初中美术的教学内容

初中美术课程不仅让学生的基础美术技能得到提升,也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美术课程中对创新思维的积极培养,能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出学生的创作灵感,并让学生的表现欲望得到增强。因此,美术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促进教师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通过灵活、巧妙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出广阔的创作空间。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尽可能多地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和启发。这样不仅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新型思维的开发和利用,还能帮助学生打破原有的传统思维,从而能够帮助学生创作出别具一格、独树一帜的美术作品。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不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就会造成所有学生的美术作品都一样,毫无创造性可言。不仅创作风格相似,整体立意、表达形式也会越来越趋于相同。从教学方面理解,这种趋同现象的产生非常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同样,在具体的美术相关课业的培训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是采用模仿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训练。模仿训练是美术教学的基础部分,针对中学美术,应该进行更深层次的新型模仿教学。新型模仿教学是在模仿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并不是要求学生进行完美复制。新型模仿教学要求学生在对美术经典作品进行模仿时,要充分融合自我风格和自我特色,不能盲目照搬或模仿。可想而知,如果学生在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完全不进行自我思考,也不对作品进行赏析和特点研究,只是一味复制作品。这种训练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相反,还会让学生陷入死板、呆滞的思维状态。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是无法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即使能创作出作品,其作品也会像作者本人一样,显得呆板、乏味。总的来讲,这样的美术作品是不具备任何艺术价值的。与此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也完全不符合美术教学的教学目标。

3促进了美术教学方法的革新

针对中学生美术教学而言,学生创新性创作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这一重要内容等同于学生绘画技能的培训和锻炼。从某种程度上讲,创新思维能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刺激。就初中美术教师而言,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可以促使其进行美术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这种促进作用可以从以下方面得以体现:其一,在美术鉴赏方面。教师在进行具体的美术作品鉴赏教学时,可以将作品相关的音乐、视频以及故事进行充分结合,以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欣赏和品味。这种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且形象的美术意境。在这个意境中,学生可以自由轻松、积极主动地进行作品学习,从而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并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和表达意蕴。其二,作品讨论方面。针对某些争议较大的美术家及其相关作品,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相互辩论。根据学生自我观点,可将其灵活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分组完成后,小组间成员可自行进行讨论,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激活自己的脑细胞。这种让学生自主辩论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重要地位,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在思维能力。换言之,这种相互启发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潜能,还能同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三,美术理论知识方面。针对纯理论性的技法理论教学,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对学生进行技法理论教授。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时,可以适时增加游戏环节。这样不仅可以增强美术相关技法理论的吸引力,还能诱使学生爱上美术,从而自发主动地进行美术技法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

4培养了学生独特的美术个性

作为一门兼具艺术性和人文性的学科,美术对学生的要求极高。无论是学生自身的艺术个性,还是其绘画风格,都要求独树一帜,不得雷同。然而,与传统的教学课程所有不同,现在的美术教学要求教师最大限度地了解学生,并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个性特色、创作偏好等各方面因素,为学生量身打造独属于该生的美术教学方式。也就是说,要将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个人特色的美术创作者。为了达到这一要求,教师不得不对学生进行思维创新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敏感性,才能激发学生进行美术作品探索,从而发现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美术创作风格。只有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创作风格,学生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才会具有美术个性,同时才能真正表达作者心中所思、所想、所感。就美术教育的整个过程分析,中学美术教学只能算是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学生的美术个性,还是学生的美术修养,也都只处于萌芽时期。这个时期对学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学生极其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家庭因素,还是学校因素,抑或是社会大环境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引发学生美术个性和修养发生重大改变的未知因素。对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实时观察和追踪,充分了解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并对学生的美术个性进行及时发现和深入挖掘。这样,就可以充分促进和推动学生美术个性的发展和提升,从而有利于学生艺术个性以及绘画风格的形成。

5结束语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是极其重要的。如果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就无法完成美术教育的真正目的,也无法培养出符合美术审美原则的创造性人才。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3

一、美术教育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充分发挥

创造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源泉,是社会文明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基石,是人类区别于普通生物的重要标志之一,是人类大脑智慧的结晶。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常常需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和需要改造和改善周围的环境。这些活动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外界事物的基本属性与自己的目的性相符合,因此,创造力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项基本能力。国内外的许多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右脑的工作能力要比左脑强,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右半脑是我们进行形象塑造和造型匹配的总管,而左半脑是负责逻辑思维的。学习美术是对我们右脑的极大的开发和利用。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在世界排名中往往都名列前茅,而在动手能力方面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国家的学生,甚至还不如一些排名靠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实际教学中,中国学生的创造能力不强,思维呆板,往往是高分低能的代名词,形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家长只关心学生的成绩而不注重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许多大学生甚至不会做饭和洗衣服,这种状况削弱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的固化和创新水平的退化。美国学者阿诺德托因比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为潜在的创造力提供良好机会,这对任何一个社会来说都是生死攸关的事情,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社会没有让杰出的创造能力发挥出效能,那就是对它的成员的失职,并将会给它本身带来只能责怪自己的那种惩罚。”而一个成熟的现代社会往往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国民教育的一项基本要求。在现代的教学体系中,美术教育是最能发挥学生创造力的一项。一些美术家,如大卫罗德斯等人,甚至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我国的新中小学美术教育大纲中,也加重了学生的美术创造性和创造力教学比例。

二、美术教育促进了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

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在这一时期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在学生的美术学习过程中,以个人或团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项活动,尝试各种作品的制作过程,学会美术欣赏和美术描述的方法,体验美术创作的乐趣,提高美术创作的持久兴趣,用美术的基本表达要素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激发创造的欲望,发展个人美术创作的实际动手能力。我们的学生一直对古板的教学活动和沉闷的创作环境感到枯燥和厌烦,而“应试教育”进一步伤害了教师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美术教育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它能缓解学生对校园生活枯燥乏味的感觉和情绪。让学生感到严肃活泼,紧张和谐,这才是我们现代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

三、美术教育和各学科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美术教育不是孤立的一门学科。许多学科都渗透了美术教育。在现代教育新教材中,有许多内容要运用图像、符号来科学地阐明和剖析问题。这些图像和符号就是美术的基础,学生运用美术的基本知识和美术欣赏能力,可以较为轻松地解决问题,还可以通过运用美术创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作品的具体形象讲解使学生在欣赏实践中去认识、去分析,去深刻理解怎样欣赏一幅美术作品,观察作品的内容和形式。最主要的是要领会作品的主要创作思想和艺术美感,使学生陶冶情操。以世界名著为题材的画,不仅能供学生欣赏,同时也能了解故事梗概,若再认真读一遍原著则更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如看过《西游记》的动画片或者电影后,则对《西游记》文章中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和深刻理解,在脑海里会形成《西游记》的总体架构,理清文章中各角色之间的关系。此外,美术教育在学习历史、地理、立体几何等其他学科时也发挥了较大的支撑作用。如书画在考古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书法艺术让你领略世界文化源远流长的震撼;美术作品则可带我们返回历史长廊,感悟历史精髓……总之,美术素质教育使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变成了生动活泼的发现之旅。这些既形象又具体的立体教学可以加深记忆,加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学习美术有广阔的前景。社会在发展,美术素质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因此,我们要积极发挥学生的天性,尽情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让他们用灵巧的双手,打开美术之窗,步入艺术的殿堂,撰写自己美好的明天。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4

一、统观教材,有的放矢

就目前的美术教材来看,每一册书中,基本都囊括了绘画知识、工艺技术、手工制作、作品欣赏等多种教学内容。无论是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可以说都是美不胜收的。然而,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深入地研究教材,把握教材的侧重点,比如,有些内容是侧重于社会生活美的,侧重于欣赏美、表现美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而有些教材则更加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德育因素较多,还有侧重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侧重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等。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只有统观教材,有的放矢,才能将教学的意图放到最大,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生活,直观示范

美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在对学生进行绘画基础课的教学时,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中的美之外,还应注重示范的作用。这样,在学生的观察中,学生能够逐渐地感受到生活中其他人感受不到的美妙,在提高观察能力的同时,能够具体、深刻地感受和理解生活中的美;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能够逐渐地发现各种形体之间组合而产生的微妙变化和美,在提高审美和创造美能力的同时,能够丰富对生活中各种美的认识。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只有学生观察生活和教师直观示范相结合,才能让学生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去综合地感受,鉴赏美。

三、现代技术,合理利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以教师讲解为主的美术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教学的发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虽然多媒体教学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不是所有的美术课程都适合多媒体教学,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合理地选择和运用多媒体,让其教学优势发挥到最大,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5

一、初中美术教学的特点

首先,美术教学一直都是处于边缘化地位。由于受到升学的影响,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地位,得不到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重视。然而,美术教学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领导和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美术教学,为学生的艺术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其次,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由于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再加上美术学科没有升学方面的硬性指标,导致美术教学不受重视,教师以一种敷衍的态度进行教学。再次,美术教育比较抽象。美术课程与其他主科课程不同,美术教学具有很强的表象性和抽象性,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同时,如果美术教师的授课没有个性,那么美术教学就成为一种再现性教学。最后,美术教学的变化性。艺术与时代背景、时代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艺术会受到时代发展的影响,美术教学会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因此,美术教师应该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二、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学习内容要多样化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美术是艺术形式的一种,美术内容逐渐呈现多样化的特征。在初中阶段,学校通过设置音乐和美术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的重要环节,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美术绘画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学习,为今后的美术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指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教师要教给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技巧,扩大学生的审美空间,从而逐渐提高学生的作品赏析能力。最后,鼓励和支持学生进行自主艺术创作。只有学生自觉地进行艺术创作,才能真正地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二)注重开放性教学

新课程改革提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营造开放性的教学环境,美术教学应该坚持与时俱进。要想进行开放性的教学,教师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改变以往主导者的角色,逐渐向辅导者角色转变,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比如,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创作指导之后,再对学生的创作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美术课程具有抽象性特征,需要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了让学生正确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关系,教师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的同时,将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进行“写生”,让学生感受美术和大自然的联系。参加这种课外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课外拓展

课外拓展是对教学内容的训练与和延伸,美术课堂之外的实践创作与理论知识学习都是课堂延伸。由于美术课程的学时是固定的,而美术课程涉及到的内容又非常广泛,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是很难完成教学任务的。因此,学生需要自己进行课后训练,利用课外时间积累知识。课后的理论知识补充是对学习结构的梳理,课后实践创作是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有效方式,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观。虽然初中阶段的美术知识有限,教师处于主动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但是进行课后拓展,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新的领悟,并将自己的学习情况反馈给教师,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

(四)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

若想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由于每位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领悟能力都不一样,教师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想提高自己的美术成绩,就要在上课前先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进行预习,上课认真听讲,课后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请教。

(五)通过阅读和欣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情感和审美活动关系密切,情感是审美能力培养的基础,所有的审美活动都是在情感的支配下进行的。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情感意识。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也同样适用于美术课程,每次阅读与欣赏活动都应该有所收获。初中生对美术课程的认识还处于表面阶段,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还较弱。教师要在阅读美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赏析美术作品的色彩、构图、创新和美感等,美术作品中色彩的浅重、线条的粗细都直接反映了创作者的情感,要通过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去感受创作者创作时的情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不仅是美术教学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实际上是情感培养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赏析美术作品,鼓励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锻炼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交际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审美规律,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目前,我国初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美术教学处于边缘化地位,教师教学态度不端正,美术教育过于抽象等。教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加强课外拓展,增强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6

一、改革中学美术教学鉴赏课的教学观念

以前很多美术老师将美术课程当作是培养美术人才的专业课,轻视对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培养,轻视增强学生鉴赏美、欣赏美的能力,降低美术教学效果。所以现在美术教学要转变过去片面、陈旧的教学观念,将陶冶学生美的心灵、增强学生审美力作为教学的重点目标。为了实现此目标,教师应该面向学生,按照教学内容,运用美术作品蕴含的艺术感染力去吸引、感化学生。唯有如此,才能够达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二、提高美术鉴赏课的互动性,提高学生鉴赏力

中学美术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美术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力。传统美术教学运用老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的模式,为符合新课标的具体要求,老师在美术课堂教学时,要积极调动起学生思维,运用课堂互动教学模式来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力,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在课堂上,老师应该针对某些美术作品,让每个学生主动发言,讲述自己对于作品的感想,另外还要列举些艺术价值相近的作品,让学生对比、分析作品。鉴赏课可以具有不同种类的课堂形式,老师应该运用不同形式的教学体验,营造出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创新美术课程。例如在名画“蒙娜丽莎”的鉴赏教学中,老师可以忽略传统的分析过程,在课堂上实施广泛的讨论,让学生针对此画提出自己的感想。美术是没有羁绊、没有束缚的艺术,自由发散的思维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创作美术作品的欲望,帮助他们开阔艺术思维。而在分析相同、类似作品时,如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星空》等著名作品,虽然学生难以全面掌握梵高的作品风格,但在欣赏和分析过程中,多多少少能够体会出作品中色彩对比的浓重响亮,并体会梵高内心深处存在和不断升华的感情线索。

三、为中学生再现美术鉴赏课的艺术情境

在中学美术鉴赏课中,大部分时候学生难以体会到作品中展示出的大家风范,但教师应该尽力为学生提供更多艺术欣赏的空间,并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体验。例如在美术课难以完全体现艺术作品的情况时,老师应该采取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方式,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完善的、优良的艺术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艺术的魅力。另外老师应该在条件和课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学生到美术馆、艺术节等文化场所,让他们畅游在艺术的海洋中,提高他们的艺术情操和修养,开阔美术教学的范围,为学生创造出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帮助学生认识更多、更全面的艺术内容。本人经常运用网络将优秀艺术作品展示给学生,例如塞尚的作品《窗帘、小罐和高脚盘》、毕加索的作品《双手交叉的妇人》、雷诺瓦作品《煎饼磨坊》、凡高作品《嘉舍医生画像》等。虽然学生难以亲眼看到这些名画的真迹,但现在网络特别发达,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再现美术作品。此外,有能力的老师应该多联络美术展览馆,在展览馆方便的情况下,老师运用课余时间,带学生到展览馆参观,感受艺术的魅力。将中学美术鉴赏课安排在这种环境下,可以促进学生放松心情、开阔心胸、陶冶情操。艺术作品是要人们鉴赏的,而中学开设美术鉴赏课,给学生提供美术学习和艺术欣赏的平台。

四、设置研究性学习,增强学生鉴赏能力

美术研究性学习和其他学科相比较,其表现方式更加多样化,除了经常使用的实验报告、调查报告来评析美术作品,还可以设计海报、制作手工品、制作小电影或拍摄视频等。研究性教学要比传统模式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实施美术创造时,更好的理解和体会美术艺术鉴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为鉴赏提供丰富的课程内容,不能只鉴赏名画,也要重视鉴赏艺术作品的过程。不但要开展学生自评活动,还要要学生间积极开展匿名互评,从运用认真的态度研究课题以及在实践中所展示出的投入程度,到在合作过程中体现出个人能力的差异性。学生间互相评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锻炼学生的个人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老师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临摹或独立创作美术作品,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和领悟到艺术的魅力。另外课堂创作后应该组织学生对学习进行探讨,自评或互评各自的美术作品。美术是艺术的门类之一,学生积极讨论美术的过程是提高学生艺术鉴赏力的最好方式。老师对学生的创造和学习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并反思评价的结果。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开展讨论,再请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的结果,并由老师进行总结。这个过程让课堂更加活跃,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美术。中学美术教学鉴赏课程拥有特殊的魅力。在新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下,学生要拥有更强的领悟能力和艺术欣赏能力。另外美术课程能够让学生心情愉悦,挖掘和培养学生美术天赋,让所有学生成为文化素养、艺术修养以及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中学美术应该担负起改革与创新美术教学和鉴赏课的重要责任。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7

一、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

从综合材料艺术的发展历程上,我们不难看出,综合材料艺术与传统的美术学科中对材料应用和运用是有着很大区别的,这些重要的区别在于:综合材料艺术是以绘画作品中材料的综合、和谐运用为主要的研究目的,而传统的综合材料艺术则仅仅是将材料视为绘画手段其中的一种,并未将绘画材料其自身所具有的质感、美感以及不同材料的混和所带来的对比效果进行细致的研究。如果从这个层面和角度上来看,综合材料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是对传统美术绘画表现力方面的一次有力的挖掘与推动。我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文化、艺术事业也有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因为有关部门对于文教事业的高度重视,我国艺术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早已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综合材料艺术作为一门外来的新兴美术学科就开始逐渐受到了美术领域的广泛关注。而得到这种广泛认知和推崇的原因还有就是因为中国传统绘画———国画在材料使用方面是可以和综合材料艺术有一些融会贯通的地方。中国的传统绘画材料看,战国时期有帛画,在秦汉时期有墓室壁画,汉代有漆器工艺,都能折射出一些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影子。但是,中国传统的绘画与综合材料艺术的研究方式相比,在很多方面是存在一些欠缺的。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绘画在材料的研发与运用方面一直是缺乏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的,我们所认识的国画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方面还基本上是沿用传统绘画的一些基本材料和工具,这样往往制约了这一领域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当代中国传统绘画及其他本土艺术在艺术表现力的探索方面缺乏一定的变化。

二、综合材料艺术与美术教学

我国在“85美术新潮”阶段,综合材料艺术被推行利用,进而引领了风靡一时的材料艺术革命。在这期间就有许多人意识到了,综合材料艺术实际上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与中国传统绘画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想要将综合材料艺术与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就需要充分的挖掘、整理中国传统绘画在材料运用方面的一些经验;同时还要借助综合材料艺术在材料使用方面所独有的自由、广泛性,以此来培养学生形成一种比较广泛的、开阔的艺术视野以及大胆的艺术理念,在这些能力形成的基础上学生还会进一步的形成比较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或者是对多种绘画材料的驾驭能力。而这些方面对于培养学生创造力都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实际上,在近些年来全国各地的一些艺术院校都增设了与综合材料专业相关的课程,而这些课程的设置也在很大程度上为培养、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感受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就目前而言,关于综合材料艺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的系统理论研究与实践都是相对滞后的。换言之,就是在当下从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出发,综合材料艺术在具体课堂教学中应该如何开展、实施的问题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实际上都未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综合材料艺术的概念以及自己所做的作品是否符合综合材料艺术的要求等有所困惑。实际上学生拥有这样的困惑是十分正常的,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综合材料艺术独有的材料使用的自由性对学生简单的绘画理念已经产生明显的冲击。

三、综合材料艺术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应用

(一)走出传统的美术理念束缚

综合材料教学,开始就是要要求将学生在传统美术教学中写生()造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转化为对形、色、质在内的绘画基本形式要素的构成与表现的研究。对于一些基本绘画中普遍、常见的规律的认识属于教学的基本内容,而不是在这样的教学内容中涉及。通过让学生对绘画规律的分析和研究,让学生能够对传统和当代艺术的一些现象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学生就会以一个比较广泛的视野来对自我的艺术创作加以认识,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为他们个人创造潜能的发挥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

(二)进行多种知识的融合性学习和教学

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已经到达了一定的水平,作为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为主的综合材料教学,实际上是完全可以尝试进行各种知识结构的融合的。就综合材料教学实践来说,其本身要求学生以一种开放的学习心态对待各类艺术形式,并且还要具备良好的欣赏、研究能力,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利用各种绘画表现手段和形式进行独立创作的自由。当然在这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让学生认识到综合材料的“综合”不是简单地对传统各大画种的肤浅混合,也不完全是对现有的画种为专业来进行教学实践的学科的简单替代。它应该属于一种调整专业知识结构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能够对传统美术教育模式进行更好的深化和补充。学生在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环境中,能够形成一种传统美术教学模式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发展趋势。

(三)注重综合材料本质的发掘

对于综合材料的艺术创作和教学而言,实际上都需要重视对材料的特性、本质以及内在精神的充分认知。在这样的认知的基础上,才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对材料进行综合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规律处理不同材质的结构与造型,也在这个过程中对色彩等诸多艺术元素进行深入的研究。不管是天然的材质还是人造的材质,在实际的创作过程中,只要是它们的物理特性、潜在的表现因素被注入了作品内在意蕴的时候,它就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个人艺术观念方面的某些暗示。因此,在中学美术教学实践中,综合材料教学应该注重对材料、造型、色彩等位置的相互转换,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创思维和想象力,提高学生对不同材料的质地所体现的形式美感的敏锐认知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总的来说,在中学美术教学中实施综合材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结合现代美术的产生与发展的基本规律,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现代艺术对传统的革新,在大多数时候不仅仅只是局限在精神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取向上,更多地还表现在物质意义方面,也就是物质意识上艺术语言的强烈变革。工具与材料的变化给绘画表现方式带来重大的改变,这样的改变已成为了绘画形式语言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材料语言的变革在对绘画的传统表现方式进行更新的同时其所产生的新奇、陌生的视觉效果实际上也在不断地改变,从而引导大众的审美改观,而这样的改观就是创新能力得以发展的源泉。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8

一、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作

教师要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一个人只有在思想活跃的状态下才能发挥最大的潜能。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敢想敢做,突发奇想,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活跃的状态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去欣赏作品。

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是对自己发展的一次突破。他们可以从自己的作品中获得成功感和满足感,从而建立自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展示个性。要启发学生积极地去进行思考,大胆想象,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和潜能,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引导学生思考,尝试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将意境表现出来。

三、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热闹而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作兴趣。人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心理安全和自由的状态下才能利于进行创新活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营造适合创造力发展和表现的精神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让学生用心去感受新时期的艺术教育。

四、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使学生得到可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自己主动去探究疑难问题。要让学生独立地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实践、创造的基本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学习,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五、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美术欣赏,引导学生去发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创新是从发现开始的。教师的首先任务就是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认识作品的美,从而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引领方向。学生在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得到感染,开始酝酿创新意识。

六、课内向课外拓展,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多种途径

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一种天性,美术用品的技法、绘画材料和工具都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学生对作品的求知欲也随之产生。有了潜在的审美意识,教学还要多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去表达自己的想象力。我们在教学中要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扩大参照,培养学生质疑、善问、多思多实践的习惯,创新的作品就会在欣赏活动中产生,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启发,视觉空间得到充分扩展,最终创新出作品。总之,在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着重进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善于点燃学生创造力的火花,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篇9

论文关键词: 情感教育 中学美术教学 途径

论文摘要: 美术作品中蕴蓄了丰厚的情感因素,美术课程不仅可以进行美育,而且可以进行情感教育。美术课程中的情感教育,可以从培养学生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入手。

一、美术是情感教育的沃土

自然科学注重研究自然的内在规律,而人文学科注重研究人类的信仰、情感、道德、伦理、审美意识等方面。美术属于人文学科,是人文科学的核心之一,美术教育更为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否则便如无源之水。美术的这种归宿感和自觉性指向人的情感和精神,它具有浓厚的人文性,通过直观形象反映人类社会,关注人存在的意义、尊严、价值、道德、文化传统,也关注人的知、情、意、人格。

美术作品往往凝聚了画家的深厚情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育的沃土。比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中那微笑神秘、永恒、无法猜度,同时那笑意里也融入了画家的倾慕爱恋之心;齐白石画中的瓜果鱼虫,生动、稚拙、朴实,是画家性情恬淡、喜爱生活、童稚未泯的情感流露;凡高的《向日葵》,热烈又悲伤、躁动又孤寂,显示出画家对自然、生命、人生的独特情感体验。正因为这份情感,美术课程为我们开展情感教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美术课程不仅仅是美育,还是一种情感教育。它能够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途径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所以在中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和艺术作品及艺术家之间架起桥梁——情感的沟通。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围绕着教学材料进行认知加工和交流的同时,也伴随着情感体验和传递。事实上,教学是一个知情交融的过程,随着人们对情感这一复杂心理现象认识的不断深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美术教学来促成学生的情感教育,通过情感教育来优化美术教学,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重要体现。情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那么,怎样在中学美术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在多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在美术课程中,要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美育工作,就必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否则这种情感教育就无从谈起。美术课程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呢?教师要充分发挥美术课程特有的魅力,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在强烈的兴趣的推动下,学生才能体验到作品的情感,进而培养美术情趣。

美术来源于生活。生活不仅是艺术的源泉,还是情感的源泉。美术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条件和方法,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到生活中体验,与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相接触,把艺术与自然社会联系起来,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也是情感教育培养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比如,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到漓江进行自然景观的写生,然后与李可染的中国画作品《春雨江南》进行比较,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能够让学生领悟到艺术作品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增强艺术审美情趣。实践证明,经常带学生到野外写生,感受大自然的气息,见识大自然的伟大,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而且能诱发学生热爱大自然、表现大自然的欲望。

2、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供自由想象的空间,才能让学生放飞自己的情感,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在美术课程中,营造融洽的、真诚的、开放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以使学生自由发表个人的想法、思想和情绪,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对其情感体验给予充分的理解,这便于促成学生的情感思维。

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关系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问题。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表情过于严肃,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于严厉,教学方式刻板,教学缺乏创造力,过分强调聚合式思维,固定问题的答案,则势必会使学生“讨论不起来”。只有充分发挥教师和蔼可亲的情感因素,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在美术教学中正确的态度作用,宽容、开放式的教学,善于发现学生与众不同的创见和闪光点,能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带给他们心理的安全和自由,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比如,我们在对《向日葵》进行欣赏教学时,采取了民主与开放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不是一幅普通的描绘自然花卉的静物画,而是一幅表现太阳的画,是一首赞美阳光和旺盛生命力的欢乐赞歌,画面上那一朵朵向日葵,仿佛是从背景上迸发出的燃烧火焰”;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色彩传递了一种躁动感”;有的学生认为“《向日葵》的形象给人孤寂的感觉”。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不同的感受,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发表自己的真切感受。美术欣赏是一个根据自己的经历再创造的过程,正如“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有调动学生对美术作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才能够谈得上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3、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是进行情感教育重要的一环。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对线条、色彩构成的视觉与造型艺术视而不见的学生,谈何情感体验,更不用说情感教育了。

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发现美的"能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掘每件作品独特的最突出、最本质、最感人的美点,并能对其作深刻分析,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剖析中发挥创造和想象,逐渐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创造性审美能力。学生只有被作品打动,才能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与之产生情感互动,达到情感教育的效果。比如,欣赏新石器时代工艺美术《舞蹈纹陶盆》,它的突出美点是装饰纹样设计构思极其巧妙:若盆中盛水至纹样底线,便可看到盆内壁五人一组的舞蹈者,宛如围绕着一泓池水翩翩起舞,向人们传达着原始人狩猎或劳动之余载歌载舞欢乐生活的信息。学生领悟到了《舞蹈纹陶盆》独特的美,才能领悟到那份欢快的原始情感,从而生发对生活的热爱情感。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寻找生活中美的事物。美术作为一种视觉和造型艺术,通过视觉对物体进行感官认识,激起情感体验,产生美的教育。培养审美能力,指的是对美的事物的鉴别、欣赏及创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就要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因为美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艺术美的形式来源于生活,艺术创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学生只有通过艺术教育的作用认识生活,用美术的语言来美化生活,才能体会美术情感教育的内容。

4、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在美术教学中,离开了想象力,美术将是异常的单调和枯燥,学生可能会有点滴的情感感悟,但绝不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情感教育也便失去了应有的依托。美术课程充满了创造性的情感活动,没有想象,就没有情感的激发,丰富的想象是丰富的情感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想象,使作品情感与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从而形成学生对作品的独特情感体验,这样才能对每个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地联想和想象,然后说出自己的感悟,也可以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在欣赏马远的《踏歌行》时,可以设计问题一:观察画中踏歌的四位老少乡农的形态,想象他们在过桥时有怎样的情境,每人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情节。问题二:农民为什么要踏歌?通过这种问题式激发,学生的想象会被激发开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会更加深入地理解画中人物淳朴乐观的生活态度和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正确把握作品的内涵,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美术课堂中的情感教学的方法千变万化,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发掘和灵活运用。美术教学应让每个学生都能用内心去体悟和感受并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注重个体学习方式及对学习过程的感受,而不仅是专注学生学习的结果,重视对学生美术情感方面的评价,还应由过去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既关注学生的知识传授又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

推荐访问:教学论文 美术 中学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题目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10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范文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选题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怎么写 中学美术教学论文选题方向 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论文 中学美术课程论文 中学美术教育论文哪些题目比较好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