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9篇)

2023-06-26 14: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2022年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

  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

  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加强学校思政课建设

  培育新时代有为学生

  我校以____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我校文明、健康、好学、有为的育人目标,严格对照《__省中小学校党建思政工作要求》和《__市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关要求,扎实、有序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现将我校

  思政课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坚定信仰,加强思政工作组织领导

  健全制度,指导建设。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根据相关要求制定了学校思政课建设实施方案、思政课建设的若干措施分工细则、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方案、辅导员工作制度、思政课堂评价制度,为思政课建设提供保障。

  优化机构,形成合力。党支部统一领导,各处室明确分工,支部书记、校长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形成以学科教师为主导,以思政教师为重点,以班主任队伍为主体,以思政辅导员为支撑的全校师生协同配合的全员思政工作格局。

  注重评价,完善体系。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建立了思政课双日志制度,完善了课堂评价体系,把师德师风、思政课考评纳入绩效考核、职称评

  定,努力培养广大教师的责任、担当、集体、作为、荣誉等十六个意识,引导广大教师坚持职业操守、恪守诚信规范,倾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铸魂强基,强化思政工作队伍建设

  青老结对,促进成长。思政课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校通过实施青蓝工程,扎实开展思政课骨干教师一科一名师、一师一优课示范课、青年教师过关课、汇报课等活动;实施青年教师成长承包制,学校领导问诊青年教师的课堂教学,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定期召开师生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及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充分彰显思政教育的影响力。

  名师引领,加快成长。建成吴建国思政课名师工作室,邀请___栖霞区思政课名师王英姿来校支教,传授先进理念和教学方法。利用学校录播教室优势、___四中网校等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思政课案例库、备课资料库。在名师带动和影响下,思政教研风气浓厚,骨干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全员参与,全程育人。全体教师坚守既教书又育人的信念,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贯彻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推进以思政课为主,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共同育人的新格局。不定期开展教情学情调研,学校领导参加思政课集体备课研讨活动、进课堂观评课活动。

  (三)抓好阵地,提升思政课堂教学实效

  立足课堂,创新教学。以把思政课上成学生喜欢的课程为基础目标,实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打造思政精品课。通过开足开好思想政

  治理论课,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编写校本教材,精选教学案例,创新教学方式,开展微课堂、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教学实践活动,学科教研,集体备课,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网络备课等教研活动,思政课课堂质量显著提高,以教学效果为核心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不断完善。

  联盟互助,资源共享。一中教育集团及教育联盟通过开展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演讲赛、班会观摩课、德育沙龙、绿色课堂岗位大练兵、送教到校、名师交流等活动,从德育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政课模式等方面进行学习和交流,形成了区域内优势互补、教研互动的新局面,促进了学校思政课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挖掘资源,同向同力。充分挖掘学校各类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课堂作为落实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发挥每门课程、每个教室,每个课堂的育人职责,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程的教学之中,形成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力,思想政治和知识教育有机统一的教育教学体系。

  (四)丰富载体,打好学生思想政治底色

  树立榜样,扩大影响。通过开展师德教育培训、专题讲座、四有好老师演讲、学生评教和

  耕牛奖师德标兵、最受欢迎教师、有为青年教师希望之星

  评选等,促使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热爱学生的品德成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追求。通过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各类星级学生、五四红旗班、红旗手

  爱心奖优秀班团干部等优秀集体和个人,使学生学有榜样,做有标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形成。

篇二: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学校思政课程课建设情况报告

  为深入推进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实施,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专题汇报会于9月25日上午在综合楼南楼315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副校长何坪主持,在家校领导,各院(部)院长、党总支书记,各相关职能处(室)领导参加了会议。

  会上,教务处汇报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情况,解读了重庆市教委关于《重庆市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方案》,并进一步讲解了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方案。

  各院(部)依次汇报了本院(部)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何坪逐一点评,肯定了各院(部)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措施和成果,同时也希望各院(部)能进一步根据专业和课程的特点,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有新意有亮点。

  副校长唐全强调了课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作为高校教师,要主动变革传统课堂,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充分发挥育人作用,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根底上,教育学生树立坚决的理想信念。

  校长冯连贵要求各院(部)不断总结、评估,深入思考

  思政元素如何挖、挖什么,特别是一些医药类的专业、根底课程,如何在讲好知识点的同时,挖掘出与知识点相关联的中华民族好故事、科学家的奋斗故事,如何将医药名师佳史、学校的校史校情融入课堂,或者反向思维剖析社会不良事件,给同学们讲好

  底线

  故事。授课内容要精准,勿贪大求全,勿

  硬、生、冷,不能为了

  思政

  而

  思政。党委书记吴海峰根据各院(部)的汇报情况,提出了

  两个全

  两个高

  两个专

  的要求。

  两个全,一是全员参加,全校各院部各职能处室上下联动,共同参与;二是课程全覆盖,认真研究挖掘思政元素。

  两个高,是高密度、高强度来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

  两个专,一是对每门课程的课程思政进行专项验收,将课程思政建设落到实处;二是进行专项考核,对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及教师的课程思政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在教学质量、年度考核、职称晋升中表达。

  为深入贯彻____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进落实我市中小学思政课建设,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教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形成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情况报告。

  一、思政课建设机制

  我校思政课程,由学校党支部直接领导,杨关欣校长把握学校思政课的教育工作的方向和工作目标,具体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监督学校思政课教学情况。由学校教务处和学校思政课教师具体负责实施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领导和教务处坚持深入到班级思政课课堂,加强与任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及时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情况。

  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

  对思政课教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案和教学实践各环节严格把关;

  重视师德建设,利用政治学习,积极开展师德标准的学习交流活动;

  保证正确的教育方向在思政课教育教学内容、主体、目的、方法中的切实实施。

  学校现有思政课教师19名,负责学校1至9年级的思政课教学工作。专任教师4人,其中高级教师一名,中级教师三名。兼职教师共有15名,其中初级教师4名,中级教师7名,高级教师3名。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教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教师培训活动。

  为配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学校贯彻落实上级精神,组织班主任教师和其它学科教师,积极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养成教育成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三、思政课教育教学

  根据学科设置标准,学校开设了1至9年级均开设了《道德与法制》课。1至6年级每班每周均开设了2节课程,7至9年级每班每周开设3节课程。在思政课教材选用上,学校严格统一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部编教材。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设,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导处组织思政课教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讨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验。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知识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采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促进了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良。

  四、思政课建设保障

  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学校为思政课等科任教师办公室配备了联网的电

  脑,以保证思政课教育教学及办公需要。

  学校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的理念;

  严格按照

  课程设置标准,开齐学科,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正常开设,保证专任教师任教思政课的建设思路。

  五、思政课与实践相结合

  1.学校依托各种

  活动日

  、活动月,结合思政课、班队会等,开展一系列以思想品德教育等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思想品德专题教育周活动,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个体到集体,从外表到心理,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健康向上的品质。

  3.充分利用升旗仪式、板报、手抄报等形式,积极开展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养成教育等德育活动,使我校学生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形成健康、文明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促进校园和谐。

  我院坚持以课程建设为根底,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充分发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

  严格的教学管理,是思政课发挥主渠道作用的必要条件,也是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起点。思政部依据学校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的规定,结合自身建设与教育教学实际,为加强教学管理,标准教学秩序,相继建立了集体备课制度、听课制度、考勤制度、教研制度、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教师信息反应制度等,并根据开展建设需要及时进行修订。从制度上标准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使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有助于思政课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进行。

  (二)课程设置标准

  我院严格执行教育部规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规定,全面落实05方案

  。按05方案

  要求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根底》课,学时数54学时,第l学期开设;《____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学时72学时,第2学期开设。为保证教学效果,学校在每学期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时,能够从学校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控制课堂人数,在教室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积极组织开展小班教学,许多班级人数都在50人以内,近几年,我院95%的班级采用了小班教学,并且统一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工程重点教材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

  另外,《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至少安排5次讲座,统一采用中宣部和教育部制作的《时事报告(大学生版)》和《时事》DVD以及山西省高校工委宣传部印发的形势与政策教学参考资料作为教师和学生的辅导资料。目前,《形势与政策》课已成为我院学生非常喜欢的一门必修课程。

  此外,在保证必修课正常开设的同时,我院还开展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诚信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感恩教育、毕业学生的德育教育等系列专题教育活动。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思政部积极开展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集体备课,针对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和交流。并通过听课、评课等形式,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为充分利用集体智慧上好每一节课,每学期教研活动必须进行至少2次集体备课;3项以上的研究专题;2次以上的教学经验交流和至少

  3次以上的听课评课反应活动。通过集体备课活动,交流教学案例,共同探索教学方法,畅谈心得体会,逐步统一教师对课程的认识,加深了对课程内容与理论体系的把握,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强化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一直以来,思政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紧密联系实际,积极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紧密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内教育与课外实训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改良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课堂教学努力实现互动式、启发式教学,积极开展课堂讨论、专题讲授和案例教学,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打破了

  教师讲学生听

  的单向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形式

  在实践教学方面,学校把社会实践纳入教学的总体安排和课程管理,教师把课堂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实现了课堂教学向社会实践教学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在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三: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自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召开以来,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全国各地就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开展了积极有益的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X作为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先行地,其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状况值得学界关注。为此,本课题组对X市各大中小学校的思政课教师开展了广泛调研,以期通过对现状的把握来总结经验、分析不足、探索对策。

  一、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随机抽取X市各大中小学校思政课教师,通过网络发放问卷X份,回收有效问卷X份,有效率为X%。本次调查中,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X人,其中,小学教师X人,初中教师X人,高中教师X人;城市学校教师X人,乡镇学校教师X人,农村学校教师X人。高校思政课教师X人,其中,师范类院校X人,非师范类院校X人。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分析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进行调查,该问卷包括高校思政课教师版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版。正式施测问卷中,高校思政课教师问卷共X个题目,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问卷共X个题目,两套问卷中共X个内容相同的题目。参考现有的文献资料,并结合高校思政课专家的访谈和评定意见,将两个问卷的题目分为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机制保障五个维度,保证了该问卷的内容效度。研究结果采用X进行处理与统计分析。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良好,课程目标一体化评价积极,教材一体化建设和内容一体化衔接较为到位,一体化教学方式丰富多样,各学校对于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明确、素养较高,一体化机制建设也得到重视。与此同时,一体化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目标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教师对所在学段课程目标的认知有待加强

  X年X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思政课的课程目标是:大学阶段重在增强使命担当;高中阶段重在提升政治素养;初中阶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小学阶段重在启蒙道德情感。本次调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正确作答比例为X%,初中思政课教师为X%,高中思政课教师为X%,高校思政课教师为X%。该问题的正确率没有达到预期水平。

  各学段课程目标衔接较好,局部问题仍然存在

  课程目标是课程发展的方向标,课程目标一体化是指导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编制过程的关键准则。调查发现,过半数(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目标已经实现了各学段的有序衔接,但仍有X%的教师认为课程目标一体化方面存在问题。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课程目标已实现有序衔接,中学思政课教师比较倾向于认为不存在问题或课程目标统一性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师则更多关注课程目标层次性不足的问题。

  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教学目标衔接意识较强

  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讲好思政课,要注重不同学段间相同、相似主题教学目标的衔接。调查发现,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目标衔接意识,能够经常(X%)或偶尔(X%)考虑到其他学段相同(相似)主题内容的教学目标。

  (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内容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的一体化建设要根据总体目标和各学段目标要求,科学构建、合理优化各学段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形成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纵向衔接的教学内容序列。

  教材文本一体化建设

  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统筹规划仍需加强。就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的调查显示,X%的教师选择“情况良好,既有统筹规划也有实施推进”,X%的教师选择“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仍存在不足”。这说明教材一体化建设取得

  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加强统筹规划。进一步的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小学思政课教师比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这大概是因为小学思政课教师处在大中小学一体化建设的最前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只需要发挥好本学段思政课教学的启蒙作用,做好各年级内容的有效衔接即可。此外,入职年限为X年以上的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情况良好或有一定衔接但统筹规划不足;处于市区学校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倾向于认为目前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良好。

  思政课教师对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亟待提升。虽然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情况总体较好,但思政课教师对于其他学段教材的熟悉程度仍然有待提升。调查发现,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熟悉自己所在学段及相邻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为X%,熟悉各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仅为X%。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仅熟悉自己所教课程或所教学段教材内容的比例高达X%。在另一项调查中,有近三成(X%)的受访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是最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因此,如果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了解大学生在中学学段的学情,就会简单重复讲授相关内容,无法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深度和高阶思维的培养,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课程内容一体化建设

  思政课“每次改革创新都是通过落实到内容上来实现的,因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根本是课程内

  容的一体化”。调查显示,在设计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有X%和X%的思政课教师会经常或偶尔主动了解相邻学段的内容,并进行内容的衔接整合,这说明教师的课程内容一体化衔接意识较强。但在思政课课程内容的实际衔接方面,有X%的教师认为存在“内容断层脱节、内容倒置、简单重复”的问题。卡方检验结果显示,中学和高校思政课教师中认为存在课程内容衔接问题的比例显著高于小学思政课教师。因此,如何实现课程内容有效衔接,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具备明确的意识,更需要科学设计教材内容的衔接,尤其是处理好中学与高校课程内容的衔接。

  (三)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方式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的课程内容需要通过恰当的教学方法转化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如果教育教学方式的一体化处理不好,教学内容的一体化效力也难以实现。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经常使用的教学方式按照使用频率高低依次为问题探究式教学法(X%)、讲授式教学法(X%)、小组讨论与合作学习法(X%)、实践教学法(X%)。这说明各学段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教无定法,在教学理念与教学原则一体化的思路下,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发展要求,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

  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成效,也要注重挖掘其他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内涵,双线并举,推进学科德育、课程思政建设。调查显示,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认为所在学校重视

  语文等其他科目开展学科德育的探索,并且城市与乡村学校教师对该问题的认识差异不显著,这说明X中小学对学科德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较高。同时,X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成效也较为明显,有X%的高校思政课教师认为所在学校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较高,不同类型高校在这一问题上差异不显著。

  (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情况

  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所承担的教学任务是不同的,但其所追求的育人价值是一致的。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的一体化教学意识和素养决定着其教学过程是否能实现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直接影响着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学意识与素养

  多数思政课教师具有思政课一体化意识。调查显示,多数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会考虑到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学段衔接,高达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具备明确的思政课一体化意识。同时,一体化的意识也反映在教师对相关政策文件的主动了解与学习上。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以及《意见》精神,包括X在内的各省(区、市)都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文件。调查显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表示自己经常或偶尔学习研究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文件的比例分别为X%和X%。这一结果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在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方面的力度和效果。

  教师一体化教学的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在一体化专业素养方面,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身对一体化教学设计的认知和实践不足,X%的思政课教师认为自己尚未具备一体化教学能力。仅有X%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表示自己熟悉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教材内容。高校思政课教师中熟悉各学段教材内容的也只有X%,很了解中小学阶段思政课实际开展情况的比例仅为X%。因此,思政课教师对一体化的课程标准、教材内容、教学实际开展情况的熟悉程度有待提升。

  教师培训与指导

  思政课教师参加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活动较为普遍。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召开后,X市教育主管部门联合X师范大学、X师资培训中心举办了多场市级规模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观摩活动,各个区教育局也结合本区情况开展了主题纷呈、形态各异的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教学观摩学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也积极参加了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相关的活动,其比例依次为一体化教学观摩或展示活动(X%)、交流研讨活动(X%)、集体备课活动(X%)、培训研修活动(X%)。不过仍有X%的教师未参加过任何相关活动,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工作仍有待加强。

  思政课教师对培训研讨活动的需求多样,一体化教学指导活动的需求突出。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对于不同主题的一体化培训研讨活动都有所需求,其中对一体化教学指导活动的需求最为突出(X%)。小学思政课教师更加倾向于参加以不同学段学生思想道德及心理发展特点为主题的培训研讨活动,初中、高中和高校思政课教师更加倾向于参加以教学指导及课程与教材体系为主题的一体化培训研讨活动。因此,思政课教师培训研讨活动在主题选择等方面应当关注和把握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内在需求的差异,从而进一步提升培训研讨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五)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建设情况

  一体化建设需要多重机制保障,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尤为重要

  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普遍认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多重机制的保障,其中尤其需要建立健全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X%)和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X%)。

  部分一体化机制问题相对突出

  调查显示,思政课教师认为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机制中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X%)、教材建设一体化机制(X%)、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X%)面临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说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具有突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三、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对策措施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X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折射出一些共性问题。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一)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统筹管理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性、复杂性思维进行顶层设计。X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能够得以迅速有效地推进,得益于X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管理,并从政策、资源等方面为思政课一体化体系的建构提供全方位的保障。一方面,以制度建设为基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制度建设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水平的内在需要,是检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需要把对思政课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把一体化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上升为规章制度并加以推广,从而确保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有章有规可依,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由于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在顶层设计过程中,既要注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制度供给能力,也要注重制度执行能力。应把制度执行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年度考核指标,落实到对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研活动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具体项目的一体化评价中,切实把规则、制度作为解决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问题的依据和遵循。另一方面,要以宏

  观目标的规划与落实为重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顶层设计突出强调自上而下的系统谋划,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来推进。宏观层面的目标作用在于:第一,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系统运行提供方向指引。当思政课一体化的实践者在判断和选择上出现差异时,能用宏观目标来加以引导。第二,有利于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微观运行提供基本标准。各级各类学校和一线思政课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把握,始终需要以宏观层面的目标作为标准,去制订次一级的目标来指导实践,逐级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

  (二)搭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与高校思政课教师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

  搭建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可以让高校与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相互了解其他学段的教学内容和教法,逐步形成内容与教法相衔接的研究机制,定期开展高质量教学研究和专项课题研究活动。X教育系统广泛开展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为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提供了交流互动的平台。调查显示,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仍存在各自为政的情况,在课程目标衔接和课程内容衔接方面存在不足,高校思政课教学内容与中学思政课教学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现象。当然,有些内容的重复和反复是必要的,但如果是不区分层次的简单重复,容易降低高学段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加强一体化的平台搭建,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教

  师对不同学段的教学内容有整体性的了解,充分认识到思政课教学内容的递进性,才能有效避免内容重复,以实现不同学段的思政课各有侧重并螺旋式推进。同时,也要注重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的契合度,在教育实践过程和一体化沟通过程中探索适合本学段的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段学生的学习需要,切实提高思政课的教学实效。

  教研一体化也是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动力来源。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研一体化的互动平台,在遵循共建共享共治原则的基础上,以高校为中心,通过建立协同创新中心、理论研究中心,采用集体备课研讨制度、资源数据共享等方式,辐射各学段教学科研,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让大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相关人员都能够参与到相应的教研活动中,实现教研平台共建、教研问题共治、教研成果共享。高校作为教研领头羊,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辐射作用,主动对接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发专门培训项目,并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走进中小学开展教学实践。此外,还应深化各学段学校的研究合作,通过共同申报科研项目,联合开展教研活动,准确把握各学段学生思想品德状况和成长需求,在协同合作中强化教师的一体化意识,从而提升教学改革的自觉性与针对性。

  (三)以一体化的理念观照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具备一体化意识的思

  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支撑。从思政课教师专业培养和发展的角度,需要有意识地把“一体化的教学设计”增设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领域,提升教师队伍的一体化能力。其一,从整体性视角出发,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都应具备扎实的本体性知识,除了具备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外,对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都要有所涉猎,能够综合运用本体性知识的储备,进行课程规划与设计。同时,教师对于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整体布局与各学段之间的关系要有明确的认识,了解所处学段在一体化建设中的特定作用,力求达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效果。其二,从层次性角度出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条件性知识的学习,提升与该学段相匹配的教研能力,遵循相应学段的课程目标,合理安排教学计划,使教学内容呈现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层次性。其三,从关联性角度出发,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教学是内容连续、目标一致、功能相似的整体,因此思政课教师应该加强对各学段思政课的理解能力与衔接能力,深挖思政课教材中的共通性内核,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方法的探索与创新,积极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开展交流互通,将每一学段的教学目标具体落实到知识传授过程中,并不断探索各学段课程的内在关联性,关注所处学段学生的发展规律与身心特点,实现思政课教学的有序衔接。另外,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对一体化的相关培训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因此教育主管部门还要统筹管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专

  业培养与培训,制订一体化的师资培养培训计划,引导思政课教师把握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方式,使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成为专业发展共同体。

  (四)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机制,有利于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水平,实现各学段思政课的有机衔接、协同育人。首先,着力解决一体化机制建设的突出问题。目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以及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上存在相对突出的问题。为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一是要完善课程建设一体化机制。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和学习心理规律在不同学段做好课程设置,使学生对同一知识点产生循序渐进的理解和强化,实现入耳、入脑、入心。二是要完善教材一体化建设机制。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和教育部教材局的政策推动和制度保障,依托一体化的教材研究基地,分析目前教材一体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和新形势,并结合本地区特有的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三是要完善一体化的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教研中的领衔作用,搭建大中小学思政课课程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基地、教学数据、教学师资、教学资料的整合与共享,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提供资源获取的便捷通道。其次,不断完善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深层机制。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包括“动力、监测预警、调控、整合、激励、保障和评估等机制”。按照这一逻辑,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应主要围绕动力机制、监督机制、调控机制等方面进行建设。其一,加强动力机制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被教育者认同,最根本的动力在于能够及时反映和满足他们的利益需求。因此,要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能够长期有效,最重要的是真正反映教育者的利益诉求。其二,加强监督和评估机制建设。该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监督和反馈思政课相关人员是否按照相应的规章制度、政策文件精神等积极地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它不仅负责监督各级各类学校的职责是否落实到位,而且负责监督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是否积极作为,还负责收集和反馈相关人员的建议及意见,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其三,加强整合和调控机制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整合和调控机制的主要作用在于协调和解决各学段在推进思政课一体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和冲突。这些矛盾本质上是利益分配问题所导致的,具体来说,包括责任、权益等。为此,需要建构切实可行的利益调控机制来进行协调。最后,扎实推进管理保障一体化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权责清晰、组织严密的管理保障机制是有效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重要途径。X年X月,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进行领导、指导、咨询、示范、培训、研判等。该指导委员会的成立,能够加强对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思政课建设的分类指导,从宏观层面也为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权威的、必要的机制保障,使中观与微观层面的机制建设有了根本的遵循。各教学单位应深化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将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管理协同等内容全部纳入一体化的机制建设中,从顶层设计和实际教学中加强机制的指导与实施,加大发掘、整合、优化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资源的力度,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切实保障。

篇四: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小学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情况调研报告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央宣传部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队伍建立的意见》(老师函(2023)8号)精神,推动学校办好思政课、老师教好思政课、学生学好思政课,现结合我中心学校实际,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形成我校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有关情况调研报告。

  一、思政课老师队伍配置情况。

  小学共有老师46人,在校生550人,16个教学班级。我校没有专职思政课老师,每个教学班级都装备了1名兼职思政课老师,共6人,兼职思政课老师占老师总数的13.04%。在6名兼职思政课老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为5人,占兼职思政课老师人数的83.3%;年龄在45岁以上兼职思政课老师1人,占兼职思政课老师人数的16.6%;思政专业毕业老师、持有思政类专业老师资格证老师、具备思政类高级老师专业技术资格老师均没有。

  二、思政课程开设及教学情况。

  学校在思政课教材的选用上,严格统--使用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设置标准,开设了一-至六年级思政课,开足学时,正常开展思政课教学工作,不存在随意增减课时情况,没有存在其他学科老师挤占思政课课时的情况。

  三、对思政课程考核评价情况.

  学校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工作,认真把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方向和目的,详细落实到教学、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中。学校监管思政课教学情况,要求各学科教学中进展思政课的浸透和德育教育的浸透,在班队会中必须有思政教育的内容,做到时时处处对学生进展思政教育,思政课的开设与落实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详细的表达。学校把思政课程纳入学校老师绩效考核体系,对思政课老师的绩效考核、奖励与其他学科老师一视同仁。

  四、思政课老师业务培训进修情况.

  为加强学校思政课学科建立,每学期开学前,学校教诲处都组织思政课老师做好备课工作,认真研讨教材,加强对教学大纲的掌握。组织老师开展教研活动,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讨论教学中的重难点、热点问题,交流教学经历。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把课本理论与学生学习、生活理论和社会理论相结合,采取多媒体、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展教学,促进思政课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良。.学校重视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狠抓思想政治工作,组织老师认真学习相关文件,领会其精神。在思政课老师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案和教学理论各环节严格把关。学校积极组织思政课老师研讨教研、学习,积极选派思政课老师参片区教研活动。同时,学校领导和教诲处经常与思政课老师进展交流研讨,及时解决有关思政课程建立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五、思政课老师队伍建立其他情况及意见建议

  (一)存在问题

  1.我校思政课程师资的数量和质量严重缺乏。由于长期以来思政课程老师队伍数量短缺,兼任老师没有足够的精力投入到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中去;思政课程多由班主任或语文老师兼任《道德与法治》思政课程,导致思政课程的专业性和方向性不能得到保障。

  2.我校思政老师队伍建立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体系。思政课程老师队伍建立缺乏长期有效的进修渠道和培训机制,对老师的培训缺乏针对性,老师对思政课程的培训目的认识不到位。

  (二)改良措施

  1.实在进步我校思政课程的重要性,进步学校、老师和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认识,转变观念,确定学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意义和目的;2.加强政策宣传,提供学习时机。积极宣传思政课课程老师专业开展对个人和学校的重要性,尽可能为思政课程老师提供短期进修和交流访学的时机;增加思政课老师到优秀学校进展教学观摩和教研活动的时机,积极聘请熟悉小学思政课程教学需求的专家、学者对老师的理论知识和教学创新才能进展指导,帮助思政课程老师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和技术以丰富他们的课程实现方式。

  3.学校健全并制定合理的考评鼓励制度,进步思政课老师在学校的地位,对思政课等老师应给予更多的肯定和鼓励。

篇五: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这支队伍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数量不足、培训进修机会少、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不高等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方面要加强对思政课教师队伍的管理,稳定教师队伍,但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问题;对策建议

  近年来,社会上对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些功利化、片面化的看法,认为高职院校主要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学生只要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就可以了,其他文化课程都不重要。而这样一种片面化的认识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学生,导致他们只重视专业的发展,鄙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潜在功能。其实他们都忽略了教育的真正本质——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即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而素质教育所坚持的方针就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才能实现真正的育人。因此,全面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水平,大力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迫在眉睫。而担负着这个艰巨任务的则主要是高职院校中的思政课教师,所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的结构不尽合理

  1.年龄结构不合理

  年龄结构不仅是一个人生理素质的标志,还是其他素质的重要参数,因此,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能够反映出素质的状况。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年龄结构

  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总体年龄分布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状态。在对高职院校100名思政课教师的抽样调查中,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20人,占20%,31-40岁的教师47人,占47%,41-50岁的教师13人,占13%,50岁以上的教师20人,占20%。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到了67%,41-50岁的中年教师比例则只有13%,中年骨干教师十分缺乏,明显的呈现出“两头大、中间小”的分布状态,且偏向于年轻化。这样的年龄分布结构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年教师中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寥寥无几,拔尖人才为数极少,出现人才断层现象。这种年龄结构分布不合理的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调整,必然会影响到整个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

  2.职称结构不合理

  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不利于教学能力的提高。一般是高级职称少,具有正高级职称的就更少了,且年龄偏大,中级和初级职称比较多。很多学校甚至没有正高职称的思政课教师。所以,高职院校具有正高职称的思政课教师人数是偏低的。由于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人数很少,导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严重缺乏,这就造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难以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高层次的成果,也形成不了学术群体和学科梯队。

  另外,许多中青年教师并不安心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他们中的很多人一旦取得副高级职称以后,往往跳槽的可能性特别大,造成了学校人财两空的局面。在引进高职称教师上高职院校又不如本科院校吸引力大。这样的状况既不利于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影响了思政学科的发展。

  (二)教师队伍数量相对不足

  思政课教师的数量是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基本的问题,每一所高职院校都应“按照学生人数以及实际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需要,合理核定专任教师编制,配备足够数量和较高质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且要按照“专任教师总体上不低于师生1:35-400的比例配备。”但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例与该标准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差距。由于思政课教师不足,于是一些高

  职院校一方面选择了一些原来从事行政工作的老师作为兼职教师加入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另一方面,不得不大幅度增加教师的工作量、减少课程的总学时、扩大课堂的规模,有些高职院校有的教师一周上课高达20-24学时,很多课堂学生规模达到150-200人。如此多的授课任务,使得教师每天都在忙于备课、上课,身心疲惫,导致投入科研上的时间和精力是少之又少,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提升。而且如此大的课堂规模,使得老师难以有效地管理课堂纪律,教学互动也难以展开,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三)教师培训进修机会少

  高职院校要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训体系”,使高职院校的教师不仅在数量上,更为重要的是在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实践能力与教学水平等方面都能够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的要求。

  同时,思政课教师参与培训进修的时间较短,在培训进修中遇到的困难较多。虽然长期以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各高职院校为此做了不少努力,想了不少办法,师资培训工作也在不断加强,但是从整体上看,还是投入不足、激励不足、力度也不够。因此,要保持思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培训和进修力度,以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教师科研水平不高

  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然而,从高职院校的情况来看,目前思政课教师的科研能力普遍较低,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在相关教学研究和科研工作上投入的精力太少。

  同时,思政课教师几乎没有承担国家级重大课题的,甚至承担过区级课题的都很少,研究成果量少质次,高品位的论文很是鲜见。可见,科研能力弱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最大障碍。

  (五)部分教师理论功底不扎实、教学效果欠佳

  思政课其实是政治理论性很强的课程,要上好思政课,不仅要求思政课教师

  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求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知识,专业素养要求其实比一般教师要高。但是在高职院校中,有不少思政课教师是从学校党政机关和相近专业抽调出来的富余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训练,难以很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再有就是少数教师平时不注意学习,不太注重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积累,在教学中只灌输不引导,讲课只是从书本到书本,很难使这门课收到较好的效果。即使一些科班出身的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也很少能够通读马列经典著作。不少思政课教师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非常薄弱的。再加上许多老师在上课时照本宣科,不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新的信息,不能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当前实际,难以做到与时俱进,久而久之,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书本理论的质疑,更对脱离实际的说教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对思政课也逐渐失去兴趣,自然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也就不理想。

  二、加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制定科学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制定管理制度方面,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确定思政课教师的任职资格准入制度

  认真做好思政课教师队伍的选聘配备是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管理的前提。高职院校的人事部门应与思政课的负责人一起根据思政课的目标、任务、要求和特点,对选聘对象的年龄、性别、学历层次、专业背景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并严格落实执行,使所招到的新教师符合本校思政课建设总体发展的需要。从源头上严把思政课教师队伍的质量,这样才能保证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2.完善思政课教学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高职院校要切实加强对思政课的教学组织和管理工作。首先授课班级规模应采用中等教学班,同时倡导组织开展小班教学活动,改变目前很多学校存在的大班授课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其次,应加

  强对思政课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监督,要着重对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对教学效果好、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应予大力表扬和奖励,对教学反映差、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则要给予批评教育,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对其进行重新聘任岗位。这样可以促进思政课教师更加认真负责,促进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二)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合理需求,稳定教师队伍

  思政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一支稳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要培养一支稳定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建立健全教师的保障制度,努力满足教师的发展需要,切实保障其经济权益就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应该加大思政课经费保障力度。高职院校应该建立思政课专项经费,并列入预算,此笔经费专门用于思政课学科和教材建设、师资培训、课题研究、考察学习等,并应随着学校总经费的增长逐年增加,同时确保思政课教师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本校相关专业课教师的平均水平,在职称评定上不慢于其他专业课教师。其次,还应加大后勤保障力度,为教师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要尽量帮助教师解决他们目前最为忧虑的住房问题,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考虑为教师修建一些福利套房。同时在孩子的入学或入托问题上,学校能帮助解决的尽量解决,以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总之,各高职院校应尽最大可能为思政课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有“家”的归属感。

  (三)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

  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水平,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培训,不断改善教师的职称和知识结构。

  1.重视职前培训,促使年轻教师健康成长

  如前分析,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比较多,很多年轻教师是大学毕业之后即进入学校工作,其中有些还是非师范专业毕业,社会实践少,教学经验相对欠缺,因此,为了帮助年轻教师更快的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各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教师的职前培训制度。首先对于新任的思政课教师应参加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全面的岗前培训,取得上岗培训证书,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其次,各高职院校还应该根据自己院校的特点建立起对思政课教师的职前培训制度,比如可以让老教师一对一的对新教师的备课、授课进行指导,同时有计划地安排新教师观摩老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教师尽快的成长,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2.加强职后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社会总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要想适应新形势、新情况,使思政教育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职后培训就是必不可少的。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在思政课教师的职后培训方面,应重点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重视学历进修和培训,鼓励思政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通过脱产、半脱产、在职等形式进修完成学业,提升队伍的学历学位层次。二是开展社会实践,并逐渐形成制度,要创造条件让思政课教师参与社会实践考察和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最大程度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理论素养。三是开展校内培训,各高职院校应定期组织思政课教师进行理论学习和研究,如定期组织备课会和研讨会,促使思政课教师及时更新知识、交流经验、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同时还可以聘请重点大学的思政课专家、教授到学校讲学或指导科研工作。四是加大对中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对于一些道德品质好,业务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应大胆起用、重点培养,使他们的业务素质“更上一层楼”,改善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队伍人才“断层”的局面。

  (四)加大支持与投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素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和水平,而且也取决于教师的科研能力。从思政课教师自身来说,除了要扎扎实实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熟练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外,还必须有计划地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多参加社会实践,关注学术前沿问题,不断加强学术研究,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来说,教育主管部门应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的科研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在科研立项方面,可以适当照顾高

  职院校,使高职院校的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开展高层次的科研活动。此外,还应拨出专项经费对高职院校的教师进行科研方面的培训,解决一些教师不知如何入手搞科研的困境。从高职院校来说,各高职院校应合理安排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使其有时间和精力从事科研,并要定期聘请专家学者进行学术讲座,使教师了解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同时也要确立学术研究评价机制,引导教师研究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鼓励教师大胆探索学科前沿问题,采取切实措施,增加教师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并加大对科研成果奖励的幅度。

  (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具有文化底子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都有限的特点,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自身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同样的教学内容,用不同的方法讲授,无疑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参与式教学、专题讲授、案例教学等教学方法,通过研究与比较确定哪些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强教学针对性。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底子相对薄弱,不太喜欢纯理论的东西,但是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所使用的教材和本科院校又是一样的,这些教材相对于他们而言,理论性太强,所以如果单纯按照教材的编排体例进行授课,恐怕难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在不违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和整合,及时淘汰一些重复的知识点,同时又要把当前发生的一些时事热点问题结合教材内容第一时间带进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新闻,使学生养成关心国家大事的习惯。

  再次,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比赛,增强竞争能力。每年定期举办思政课“优

  秀教案”、“精彩一课”的比赛活动,对于这些比赛活动,符合条件的思政课教师应积极大胆的参加。通过参加这样的比赛活动,一方面可以开阔视野,另一方面,也能知道“他人之长,自己之短”,促进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新的历史时期,高职院校应立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善和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这支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取得预期的成效。

篇六: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状况

  及所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

  近年来,我们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宣传部、教育部相继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中央的两个重要文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两个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我校根据校党委的指示和上级要求,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现总结如下。

  1、基本状况

  我校现有思政课教师教师总数25人,基本情况如下:

  (1)年龄结构(至2008年6月)55岁以上6人;45-55岁3人;35-45岁:10人;35岁以下6人;

  (2)、学历结构:博士2人;(在读博士7人);

  硕士学位14人;学士学位9人;

  (3)、职称结构: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18人;

  所承载的教学工作:承担全校本科生、硕士、博士和继教院的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学。

  2、取得的成绩和主要经验

  第一、学习调研、提高认识。

  近年来,我们组织教师认真学习中央16号文件和教育部、中宣部的5号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中央的两个重要文件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贯彻中央两个文件精神,在学校组织的“三项教育”的基础上,根据校党委的指示和要求,社科部和宣传部,教务处和人事处等部门一起,就“思政课”的改革问题先后开了六次教师和学生座谈会,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进行了三次研讨,并向5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向同类院校进行了横向调研。通过学习调研、提高老师的思想认识。

  第二、多种形式,培训师资。

  几年来,我校社科教师2人参加教育部组织的培训,3人参加市教委组织的骨干教师培训;参加市教委组织的其他各类培训达20人次。社科部骨干、教研室主任都至少参加一轮以上培训。2006年暑假,在学校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我校社科部教师15人,由刘泽雨教授带队对韩国进行了为期5天的境外考察。这是社科教师第一次境外考察。考察内容包括新农村建设、韩国文化、朝韩国家统一等方面。时间虽短,但教师普遍反映收益匪浅。

  第三、强化教研,提升能力。根据新大纲、新教材、新要求,我校教授领导带头,熟悉内容,确定重点、难点,集体备课,确定教学方案,修改教学课件,交流共享教学资料。同时加强教师间的相互听课、观摩等方面的教学交流。多方探索,努力实现思政课教学方法、手段的创新。

  我校正在实行的思政课教学方式手段的新方式包括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三分钟青年论坛、给新生家长的一封家信、校园征文及评比、教书育人岗教师工作室定期接待来访学生等多种方式,以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的时代性、针对性、有效性。教学手段和形式多样化增加了同学对学习思政课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们还邀请上海名师、专家来校讲座和教学辅导,以此来推动和提升我校教师的思政课教学水平。其中包括全国“精彩一课”获奖者——东华大学王淑芳老师、交通大学的施索华老师、华东师大的邱伟光老师等。

  第四、教学、科研,互为支撑。以思政硕士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等为动力,鼓励推动教师重视科研,开展科研,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促进科研。科研方面,重点研究当代思想政治领域的重大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理论和实践问题,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和内容的更新、接受和传播方式、效果评价、作用机制等课题;研究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都市干群素质方面所存在的突出问题、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对策等。

  2005年,我社科部以过去几年的科研积累为基础,积极申报学校的重点课程建设,获得通过。年资助十万元。近几年来获得横向和纵向科研课题十余项及获奖论文近十篇。代表性获奖论文主要有:论文“推进互动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获2004年上海市委宣传部《解放日报》优秀论文一等奖;“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依据及实践价值”获2004年上海市科教党委优秀论文一等奖;“塑造市民世博素质,展示美好形象”获2005年上海市委宣传部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2007年度,本学科组在当代思想政治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论和实证应用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代表性的科研成果有:1、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科学发展观视角下资源环境产权的效率与公平互动机制研究》;2、发表论文:《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发表于权威期刊《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4-01;3、发表论文《科学发展观的两向度:理论创新和实践价值》(论文集)

  第五、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提升教师学历层次。目前,青年教师基本上大多为博士或在读博士,而且大多就读于复旦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通过人才引进和招聘,输入新鲜血液,并改善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关系。我们将继续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以老带新,老中青结合,通过合作研究,学术交流等形式,提升学科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五、建立上海海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专项基金。近年来学校对思政课专项投入情况如下:近几年来,学校每年常规性拨款(用于思政课资料订阅、图书购买等)为4万元。2006年,由社科部申请,学校批准社科教师(15人)赴韩国署期考察所需费用共7万元。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其他经费包括重点课程建设费8万元,重点学科建设费30万元(建设期3年)。

  word文档

  可自由复制编辑

篇七: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可克达拉市教育局《关于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书面调研的通知》的文件相关精神,认真完成此项调研工作,现将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

  我校现有思政课教师5人,其中小学3人,均为兼职教师;中学2人,专职1人,兼职1人。从总体看,思政课教师配备不合理,缺少专任思政教师,主要由于近几年思政课专任教师相继离职,招不到新教师,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兼任思政课。

  二、思政课教师培训情况

  每学期教研室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类思政课教学交流、听评课等活动。同时,德育处会安排思政课教师开展校内的学生思想政治培训讲座。但是校内还缺少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上落实不够具体。今后,我校教研室会针对思政课教师设置合理的校内培训计划,为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九年义务学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近年来我校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岗位吸引力不强,个别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上级部门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有待增强。学校思政课教师没有津贴、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与其他教师一样没有实质性的优先条件。同时,因为团场地域环境至于,思政课教师缺乏相应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措施

  1.德育处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师德师风培训,将师德一票否决制纳入教师个人各种考核中,通过网络推送、讲座等形式监督教师学习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教师思想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及时协调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研室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是重视培养培训,全方位提升能力素养。通过校本培训、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师域培训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理论,强化提升教学方式、师生交往、课堂互动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训练,改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课堂教学。二是强化教科研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能,强化中小学思政课堂的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通过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使其在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大幅提高,铸魂育人实效显著增强。

  3.教务处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是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教育部《课程标准》开设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对思政课教师常规教学行为认真督导,小学思政课教师可由班主任或相关课程教师兼任,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领导管理人员应在培训合格后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初中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二是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培训,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安排中小学思政课老中青教师一帮一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国培计划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培养思政课“种子”教师。

  4.学校在编制配备、岗位设置、职称评聘、专业发展、评奖评优、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在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中重点像思政课专业倾斜,配合充足的中小学专任思政教师。将思政课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充分发挥教

  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二是通过学校教代会提出对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经费投入做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保障充足的专任教师队伍。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配齐建全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性强、思维视野广、严格自律、人格正情怀深、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更加顺畅,更好的为党的教育事业、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团中学

  2020年8月20日

篇八: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钦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和师资建设情况报告

  钦州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健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保障有力

  近年来,我校严格按照教育部、教育厅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落实办学经费、完善办学条件。

  1.领导和组织机构健全

  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是独立的、直属学校领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机构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思政部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我校思政部由学校党委书记赵君教授联系分管,与学校其他二级院(系)行政同级,并按照要求配齐机构主要负责人和班子成员:思政部主任王书庵教授、党总支书记官秀成教授、副主任丁越华教授和莫绍深副教授。他们都具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学科背景、学历和职称。思政部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5个教研室。

  2.办学条件和办学经费落实到位

  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列入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作为学校重点课程和重点学科建设;按规定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和学分及对应的课堂教学学时;使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实践教学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计

  划,建有钦州市刘永福冯子材故居博物馆、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等7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实践教学覆盖大多数学生;学校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定期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汇报,解决实际问题;学校党政各部门相互配合,从办学条件、科研立项、经费保障等方面,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近年来,学校为思政部重新部署了行政办公用房,配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专用多媒体教室2间,添置了计算机、投影仪、音响、文件柜、试卷架等教学、办公设备和图书资料、社科期刊、声像资料等教学资料一批,教学管理和办公条件大为改善。学校在每年度经费预算中按照本科20元/生、专科15元/生的标准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专门预算科目,用于思政部教师的进修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研讨、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等,经费做到专款专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占学校上一年度政府拨给的事业费和收缴的学生培养费或学杂费总收入比例应逐年增长。学校设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和课改课题,从项目审批、管理和经费上给予适当倾斜。

  二、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实践教学

  制定、实施实践教学活动管理制度。实践教学主要以实践周的形式完成,明确各门课程的周课时、总学时、实践周学时,实行任课教师负责制,由任课教师根据实践教学主题与形式安排布置学生参观学习或者考查、调研活动。学生是否参加和完成了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由任课教师检查,并根据制定的评定分数标准进行评分,登记在案。任课教师是否按质量完成了实践教学活动,由教研室主任监督检查,确保每一次实践教学活动按计划规范完成。

  2.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式方法。我校思政部在2013年10月底举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改革”理论研讨会。研讨活动以教研室为单位,围绕五门课程具体展开研讨,根据每门课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实践教学活动形式,确定实践教学的主题与形式。各位老师通过研讨,相互交流经验和体会,探讨实践教学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如何顺应学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加快实践教学改革步伐进行深入的思考。

  2014年上半年,思政部领导分别带队,到重庆、贵阳、遵义等地考察,学习和借鉴外地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功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快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背景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步伐。

  3.课程设置合理,教学时数充足。我校严格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等文件要求,各本科专业均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每学期为全校学生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时数充足,开课顺序和节奏比较合理。

  三、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部师资队伍建设,从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师资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等方面着力,不断加强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

  1.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不断壮大

  我校实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目前共有专任教师30人,生师比例低于400:1;学校鼓励支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攻读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岗位的比例不低于学校重点学科高级岗位设置的平均水平,从不挪作他用;注重从教学能力和教学实绩等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业务考核,目前思政部共有教授10名、副教授7名(含校内兼职教师)。

  2.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管理工作不断加强

  我校对思政理论课教师要求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在政治原则、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求他们不断加强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学习,争当思政理论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家里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表彰纳入学校各类教师表彰体系中,并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确定一定比例,进行统一表彰;

  对党政干部及共青团干部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具体管理措施,并对他们履行大学生思政理论课教学职责情况进行严格考核。

  3.思政理论课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校出台实施青年教师人才培养方案,鼓励青年教师通过考博、在职进修等方式不断提高理论水平、教学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学历、学位、职称。2012、2013和2014年,我校思政部先后派出莫绍深副教授、李海凤副教授、时会永副教授分别到西南大学、山东大学和浙江大学作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思政部积极支持教师以各种形式外出学习、考察,参加各级各种学术性会议、研讨会、优质课交流会、思政课备课会和岗前培训等。所有年轻教师都通过教育厅组织的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取得合格证,全体教师均符合主讲教师资格。思政部实行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由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高职称老教师对新进青年教师进行专门辅导和培养。注重通过社会实践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能力和水平。2011-2014年,思政部马瑞老师到防城港市上思县昌墩村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所在村荣获2011年度和2012年度上思县农村工作先进村光荣称号。

  四、学科建设稳步推进,科研工作成果喜人

  近年来,思政部坚持以学科建设为基础,强化课程建设与科研工作,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已经成为我校重点学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门课程现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正在创造条件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

  2.王国红教授主持的项目《我国渔民南海生产的激励与保障政策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3.王书庵教授主持的《中国—东盟贸易冲突解决机制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4.梁芷铭副教授主持的《交往理论视域下政务微博话语权研究》获得2013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5.林加全教授主持的《跨境血亲视域下西南边疆民众国家认同研究》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6.傅远佳教授主持的《中国-东盟海上互联互通机制研究》获得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立项;

  7.莫绍深副教授主持的《西南石漠化连片区特困人群生存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获得2014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立项;

  8.陈锋教授主持的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专项任务项目《推进民族地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增强农民政治认同研究》已经顺利通过结题验收;

  9.官秀成教授主持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增强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自信研究》获得2013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立项;

  10.王国红教授主持的《县域治理的困境与创新----以广西为例》获得2011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

  10.官秀成教授主持的《生态伦理视角下广西海洋文化发展研究》获得2012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立项;

  11.侯淑波教授主持的《东盟贸易纠纷中的违约补救及法律适用的比较研究》获得201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课题立项。

  12.李军科博士主持的《和谐社会视角下广西边境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研究》获得201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课题立项;

  13.赖燕老师主持的《基于广西区情的群众路线实践模式创新研究》获得2013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立项(自筹);

  14.王国红教授的专著《地方政府的政策规避与政策创新》,2011年2月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15.傅远佳教授的专著《沿海后发地区发展战略与路径创新——北部湾物流与产业研究》,2011年8月由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6.林加全教授的专著《刘永福冯子材爱国精神教育研究》,2011年9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五、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成绩显著

  我校思政部努力推进以提高课堂质量为目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特别是以推进MS-EEPO有效教育为契机,将MS-EEPO有效教育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方式灵活,切实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思政课课堂实效性,取得了显著成果。

  近年来我部教师共获各级教改课题立项项目18项,其中王国红教授的“广西沿海地区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获2013年自自治区级教改课题A类立项项目,赖燕老师的“‘美丽中国’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与实践”获得2014年自治区级教改项目立项;马友乐老师的“风险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与实践”获2013年校级重点立项;在《学术论坛》、《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等核心刊物上发表“广西高校政治理论课对北部湾文化的开发与利用”、“传统节假日文化之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探析”、“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应着力提高三种能力”、“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理性思考”等教改论文40多篇。

  教学获奖方面,2012年8月在第四届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我部选派的江宗超、赖燕两位老师荣获优秀奖;在教学课件大赛中,马友乐老师主持制作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多媒体教学课件分别荣获全国第十二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优秀奖、广西高校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和第三届钦州学院教育教学软件大赛中荣获单机版三等奖;赖佩媛老师主持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网络课程获校级网络版三等奖;2013年张卓莉老师获得第十三届广西高校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大赛三等奖。

  近年来,我校十分重视开展新生专业认知实践教育活动。2013年秋季学期开学之初,时任校党委书记李尚平教授为全体新生作《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与人才培养》专题报告,邀请钦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高朴到校作《千年等一回——中国区域发展战略演进与广西钦州的发展前景》专题报告;钦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李世川作

  《钦州历史文化》专题报告。同时还安排专门经费,组织、带领新生到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钦州保税港区、钦州中马产业园、灵山县大芦村、钦北区洞利村等地参观考察,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造有利条件。

  (2014年8月1日)

篇九: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可克达拉市教育局《关于对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书面调研的通知》的文件相关精神,认真完成此项调研工作,现将我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做如下报告:

  一、思政课教师配备情况

  我校现有思政课教师5人,其中小学3人,均为兼职教师;中学2人,专职1人,兼职1人。从总体看,思政课教师配备不合理,缺少专任思政教师,主要由于近几年思政课专任教师相继离职,招不到新教师,学校安排语文教师兼任思政课。

  二、思政课教师培训情况

  每学期教研室会根据上级相关文件,安排思政课教师参加各类思政课教学交流、听评课等活动。同时,德育处会安排思政课教师开展校内的学生思想政治培训讲座。但是校内还缺少对思政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上落实不够具体。今后,我校教研室会针对思政课教师设置合理的校内培训计划,为加强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和改革,发挥重要作用。

  三、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九年义务学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何上好思政课,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每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近年来我校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思政课教师配备不足,岗位吸引力不强,个别小学思政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不能很好适应培养时代新人的要求,上级部门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有待增强。学校思政课教师没有津贴、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审与其他教师一样没有实质性的优先条件。同时,因为团场地域环境至于,思政课教师缺乏相应的社会性实践活动。

  四、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改善措施

  1.德育处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师德师风培训,将师德一票否决制纳入教师个人各种考核中,通过网络推送、讲座等形式监督教师学习全国模范教师先进事迹,教师思想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及时协调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研室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是重视培养培训,全方位提升能力素养。通过校本培训、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师域培训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理论,强化提升教学方式、师生交往、课堂互动等教育教学业务能力的训练,改善教师尤其是新教师课堂教学。二是强化教科研能力,提升思政课教师业务水平。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提升课堂效能,强化中小学思政课堂的生活性、趣味性、科学性,切实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主阵地作用。通过对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使其在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和思政课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大幅提高,铸魂育人实效显著增强。

  3.教务处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是在课程设置上严格按照教育部《课程标准》开设课程,不随意增减课程,对思政课教师常规教学行为认真督导,小学思政课教师可由班主任或相关课程教师兼任,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等领导管理人员应在培训合格后兼任小学思政课教师。初中配齐专职思政课教师。二是加强中小学思政课统编教材教法培训,引导教师准确把握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思政课课程目标,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安排中小学思政课老中青教师一帮一机制,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做好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通过国培计划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培养思政课“种子”教师。

  4.学校在编制配备、岗位设置、职称评聘、专业发展、评奖评优、经费投入等方面优先保障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一是在特岗教师招聘工作中重点像思政课专业倾斜,配合充足的中小学专任思政教师。将思政课与学生的思想教育相结合。全面加强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理论功底和专业素养,切实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充分发挥教

  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保障。二是通过学校教代会提出对思政课教师职称评定、评奖评优、经费投入做绩效考核分配方案,提高思政课教师待遇,保障充足的专任教师队伍。

  五、今后的努力方向

  通过学校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配齐建全师资队伍,打造一支政治性强、思维视野广、严格自律、人格正情怀深、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队伍。逐步形成评价合理、激励有效、保障有力的管理体制机制,使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成长发展更加顺畅,更好的为党的教育事业、学生、家长、社会服务。

  团中学

  2020年8月20日

推荐访问:学校关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情况报告 队伍建设 情况 教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