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9篇)

2023-06-26 14:50:04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探讨

  作者:王增成

  侯力丹

  田瑾

  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03期

  摘

  要: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新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着变化。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基础厚、宽领域、适应力强、转型快的复合型人才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的趋势。本文结合未来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趋势,探讨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与路径。

  关键词:设计;融合;跨学科;教学

  1新时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

  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当今社会已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新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社会发展变得前所未有的高效,知识更新周期缩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标准,正在从过去专业型、单一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优秀的人才不仅需要具备专业领域内较深的专业知识,而且需要具备一定知识的宽度和广度,具备一定领域内知识相互转化和更新能力。

  近些年,在国家经济发展策略的倡导下,国内经济发展迅猛,技术创新和新型经济模式不断涌现,市场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正在不断提高。面对这样的形式,国内高校也在人才培养上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借鉴国外成功的教育模式,转变观念,更新教育意识,不断改革,为人才培养寻找更有效的路径,其中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模式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条件,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研究的重点。

  国际上跨学科的教学研究的提出相对较早,美国是在20世纪初就开始了跨学科教育的研究,发展到今天已经步入常态化,如华盛顿大学的跨学科教育研究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体系和链条模式,并取得了丰富的教研实践经验。欧洲国家的一些高校如米兰理工大学、赫尔辛基大学等都有相对成熟的跨学科教育模式。

  2跨学科教学的优势

  2.1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是目前多数高校对人才的培养定位,这也是为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性趋势。我们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属知识信息型社会,互联网和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普遍应用是其主要特征。新型社会模式下对人才的要求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要具有较为宽泛的相关专业适应面,以应对社会技术快速发展的节奏。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模式方面,高校都在不断地探讨,我们过去的教育方式更多的是强调“专一性”,缺少对专业关联领域

篇二: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综合跨学科融合的探究与实施陕西西安市高新第九小学(710018)崔[摘丹李玉苗王亚楠李渊博要]跨学科融合,是一种将不同领域内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整合到一起教学的方式,能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习得的零碎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整体,使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呈现开放性。课堂中,教师可从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学习工具的现代化、背景知识的科学性、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创设等方面开展跨学科教学。[关键词]跨学科融合;趣味性;科学性[中图分类号]G6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19)27-0061-02小学美术、音乐、科学、信息技术学科在内容上体现了较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通过跨学科融合,将不同领域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的教与学整合到一种教学范例中,不仅优化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且使不同学科的课程内容呈现开放性,与时代发展密切相连,反映出日新月异的时代特色。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科技的创新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小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阵地,对后续的中学、大学的学习和发行分析、整理、归类,然后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初步交流、讨论,及时解决在活动中遇到的难题和阻力,检验研究问题的假设,不断完善、改进方法与手段,并综述资料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明确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有些实验类的小课题研究所持续的时间较长,实验过程有点复杂,需要多次实验,有些学生坚持不下来,就在网上随便找一些图片、编几个数据凑成论文。所以,在指导学生时,教师必须告诉他们宁可失败也不造假,宁可不做也不抄袭,使他们明白小课题研究是培养兴趣、锻炼能力的活动,不是弄虚作假。如在学校的少科院小院士选拔中,笔者发现了这样的学生,最后他们有的默默地退出选拔,有的主动承认错误,重新研究。笔者建议学生在论文中附上实验照片,这样更能证明研究的真实性,更具有说服力。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目前,我国小学最广泛应用的课程模式是分科开展教学,即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师分别教授各个学科的知识。该模式的优点是专业性强,学生对各个学科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比较扎实,但也存在弊端——缺少学科间的联系与融合,即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割裂的,所获得的知识是碎片化的,缺乏趣味性与系统性。在割裂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很难系统化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也很难实现多维度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更是困难重重。以跨学科融合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上都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拍下的照片,这样增强了探究的真实性。四、整理和总结小课题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在小课题研究结束后,笔者让学生自己总结。这一过程是学生小课题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因此,笔者特别重视这一过程的指导和落实,尽量让学生自己整理出一篇完整的小课题成果报告。学生可以通过研究论文、设计模型作品等方式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范围,从而提高成就感,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特约编辑木清)61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综合与兴趣,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使学习内容更加系统化,优点更加凸显。二、跨学科融合的实施方法小学各个学科具有较大的差异,因此要开展跨学科融合,首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寻找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点。通过广泛研读小学各学科教材和各学科课外读物,笔者发现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学科融合。1.从学习过程的趣味性进行融合科学课注重学生认识自然、触摸自然,在观察和发现中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但缺乏学习的趣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美术教学关注绘画技巧、创作的趣味性与创造性,但背景知识是碎片化的。因此,把知识性浓厚的科学和充满创造性的美术相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师可将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叶和花》与人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第十一课的《拓印树叶真有趣》进行融合,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叶的基本构造,并对树叶进行分类。在实践中,学生创造性地对不同形状和叶脉的树叶进行拓印,学习过程充满趣味,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从学习工具的现代化方面进行融合在传统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观察记录的工具较单一,过程较枯燥,记录结果呈现形式缺乏多样性与趣味性。信息技术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已经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也受到广大青少年的青睐。为此,将信息技术当作丰富和拓展学习的记录工具成为可能。如教师可将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看月亮》与信息技术中的《认识画图软件》进行融合,整节课以月亮的变化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如何通过电脑绘图的方式表现月相的变化。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用画图软件记录月亮的变化,进而掌握月相的变化规律,并创造性地绘制月相变化图。对五年级学生来说,用电脑绘图的方式表现月相变化比手绘趣味性强、精确度高。除此之外,还能让学生了解和练习计算机的操作,培养学生用计算机来表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从背景知识的科学性方面进行融合经典歌曲具有启发性、艺术性和教育性等特点,要充分掌握歌曲的内涵离不开对曲目创作背景的理解,因此,科学地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成为音乐课需要突破的难点。教师可将苏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五课《萤火虫》与科学课中《会发光的动物》进行融合,让学生了解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发光的时间有多久、寿命有多长等知识,及理解萤火虫照亮世界的精神。艺术与科学相融合,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促进学生对《萤火虫》歌曲的作曲背景及歌词内容的内隐性学习和理解。4.从具有启发性的情境创设方面进行融合绘本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读物,以图为主,文字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19·962少而精练,读者可以比较容易地根据画面来理解情节。美术课程可以借助绘本创设情境,增加创作过程的趣味性,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绘本所蕴含的道理,即人们所说的教育性。如教师可将人美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十七课《谁画的鱼最大》和绘本《小黑鱼》进行融合,以小黑鱼的故事为主线,让学生深入其中,对小黑鱼的遭遇感同身受,齐心协力地创作出一幅海底中最大的鱼来吓跑金枪鱼的画。这样的情境创设激发了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引导学生认识美、创造美,在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展的同时,让学生懂得故事中传递的团结、勇敢的内涵。三、跨学科融合的优点跨学科融合不仅把两门或多门学科放在一节课中教学,还把知识与思想、方法与技术、科学和艺术进行整合,注重多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从而实现基于特定情境中开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充满趣味性与创造性的学习过程。开展科学与美术、信息技术与科学信息、音乐与科学、美术与绘本阅读的跨学科融合的探究和实施后,笔者发现跨学科融合教学具有以下优点:(1)跨学科融合教学,以学生在真实场景中的问题发现过程为引导,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和体会的能力,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跨科融合教学,注重学生之间的协助与沟通,使学生沉浸在探究中,探究成果具有开放性等特点。(3)跨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富有创造性和趣味性的学习内容,将知识具有系统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4)跨学科融合教学,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使说教式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变得具体、形象,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四、跨学科融合实施过程中的不足和解决措施1.教学内容受各学科教材的限制教学内容受各学科教材的限制,,课题取材有限在开展跨学科融合的探究中,教师可以从校本课程、综合课程、地方课程等课程中选题,使学科融合更有效,更符合学生的真实生活,更富有创新性。2.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教师应善于检索、收集、整理信息,不断学习,不仅要成为自己领域的行家,而且要成为其他学科的杂家,这样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富有趣味性、可操作性的学科融合。3.及时评价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内在情绪直接影响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喜欢程度。”因此,在跨学科融合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及时评价,并给予富有启发性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跨学科融合的实施能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学多样化发展的具体体现。尽管这种新的模式尚未发展成熟,但是它的优点已经凸显。跨学科融合使零碎的知识变成一个互相联系的统一整体,使学生的学习充满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趣味性,发展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懈努力,寻找更多充满趣味性和创造性的课题,开展学科融合,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特约编辑木清)

篇三: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

  陆启威

  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界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也是众多教育人和学科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课题。但从现实的实践和认识上看,老师们对学科融合在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偏颇甚至误区,致使学科融合教育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文试从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及价值诉求入手,谈谈对学科融合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科融合的内在品质和要求

  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诉求来看,学科融合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地化解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主导学科(要学习的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为此,学科融合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克服那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首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点缀,而是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比如教学“认识地球表面”时,有的老师用古诗词对地貌作直接描述,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诗词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情趣的确有很大帮助,但对于研究地貌,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能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就很难说了。其次,学科融合不能喧宾夺主,而在于增进目标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教学“折形状”时,本身是通过折不同的形状来测试各自的承重能力的,但有些老师却把精力主要花在了指导学生折各种形状,以及如何折出不同形状上来,以表明这节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应用了技术和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殊不知,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偏离了教学的初衷和主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学科融合是一种自然的介入和参与,不是有意为之和牵强。比如教学“力在哪里?”一课,其主旨在于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力的存在,并能够找到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但为了能将工程学和美学方面的知识应用到科学课上,有的老师花了很大功夫引导学生用一次性水杯或木棒搭建一些非常漂亮的“城墙”或“碉堡”,让学生以纸球为子弹向这些漂亮的“建筑物”发射,比较谁搭建的“建筑物”更牢固。很显然,这些活动(包括建筑设计和牢固程度的比较)与本课研究的“力在哪里?”没有任何联系,只是为了“显摆”美学和建筑学等学科融合而有意为之。

  二、学科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上,学科融合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融合是学习认知的必然要求

  就目前的学生学习和探究而言,没有哪一项认知活动是单靠一门学科知识就能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完成一项学习和认知活动,需要多门类知识的参与,即便再简单的认知活动,单靠一门纯粹的学科知识也是很难解决的。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多门学科知识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调度和发挥综合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2.学科融合是学科教学的品质诉求

  综观当下每一门学科,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蕴含着其他学科的潜质,并在自身学科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学习的任何一门学科,只要用心去阅读和思考,都能找到其他学科的影子,都有其他学科门类知识的介入和参与。当然,我们的学科课程在编写上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能够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多视角的思考和研究问题,善于利用多门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是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品质。

  3.学科融合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种开放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接纳、交流与合作,更在于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达成高度的沟通与融合。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要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文理科知识的融合,坚持感性与理性、人文与科学并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文理分开、人格单一、思维固化的现象,切实培养文理兼通、身心两健、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二是创新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实施学科融合教学的关键。

  三、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学科融合是基于一定的教学需要进行的有效链接,具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

  1.学科融合要有效地解决探究的问题

  在教学上,学科融合的目的和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上,也就是说,学科融合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问题。一切学科融合都是为解决问题服务,这是学科融合的根本取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突出和体现自己的学科融合思想,便会多方嫁接其他学科知识,不论

  有无需要,也不计与研究问题的关联性有多大,只想着多多益善,到头来不光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更是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如教学“沉浮的秘密”时,有的老师引出了阿基米德洗澡时发现浮力(历史)、“泰坦尼克号”沉船电影(文学)、游泳时的沉浮现象(常识)、潜水艇的应用(工学),这些都体现了老师的学科融合教学。遗憾的是,老师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引导学生感知沉浮现象上,并未引发学生对沉浮秘密的探究。这些所谓的沉浮现象只是在“沉浮秘密”的外围打转转,没能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本质。相反,如能以“泰坦尼克号”为导引,在组织学生模拟船的浮沉时转入对船的排水多少与船和水的比重的相关性研究,便使学科融合有了明确的问题指向。

  2.学科融合要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

  每一课教学,都有明确的目标。教学上的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知识板块的处理都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引领下,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路线,任何探究活动都必须沿着这条路线行进。由此可见,学科融合不是诸多学科简单无序或不疼不痒地粘连和介入,而是经过筛选具有目标导向的有价值的参与。高明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将众多参与进来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使这些学科知识形成合力直奔教学目标的达成。如教学“光”一课,主要目标是了解和认识光的性质。为了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也为了应用不同学科知识深化对光的认识,教学时老师可以以光缆技术的应用印证光的速度(信息与计算机科学),可以以“光彩照人”或“光彩夺目”来感受光的能量(语文),可以以中国两千多年前古代的“小孔成像”来认识光的直线传播(历史),可以以“五彩缤纷”或“五光十色”来了解光的色散现象(语文),可以以“时间最少原理”来识别“光不是沿着最短路径而是沿着费时最少的路径行进”(数学)。这种指向核心目标的学科融合是有效的,也是我们教学的努力方向。

  3.学科融合要注重模糊学科界限

  学科融合的最佳境界就是模糊学科界限,这在教学中体现为分不出知识的来源,只是需要时信手拈来,一切知识都来得悄无声息、不留痕迹,但又恰到好处,都发挥出各自独特的功能和效应。有道是“学科痕迹是一种匠气的表现”。当下对学业优异者的定义是:“学习知识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应用知识不在意知识的来源,解决问题便是创新知识应用,并在尝试和探索中生成新的认识。”作为教师,若要模糊学生的学科界限,必须自己先要具备模糊学科的素质,并在教学中自如粘贴,巧妙融入。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强化平时的训练和积累。不光要多多涉猎不同门类的学科知识,学习和训练不同学科的思维和能力,更要在认知事物和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加强学科融合的尝试和探索,自觉地应用不同门类的学科知识去

篇四: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篇五: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

  作者:赵军

  陆启威

  来源:《江苏教育研究》2016年第31期

  摘要:学科融合是教育教学的理想境界和必然选择,也是教师应有的学科素养和品质追求。然而,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更不是不同学科知识的随意拼凑和混搭,而是基于一定的教育理念和发展诉求,有着特别的规定和要求。在实践中,学科融合要注重模糊学科界限,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有效地解决学生所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学科融合;内涵品质;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A-0032-03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界关注和谈论的热点。实践和认识上,老师们对学科融合还存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偏颇甚至误区。本文试从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及价值诉求入手,谈谈对学科融合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科融合的内在品质和要求

  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诉求来看,学科融合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地化解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科融合虽是不同学科元素的参与和认知,但有统整,有主次,有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入,更有主导学科的个性和特质。也就是说,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主导学科(要学习的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为此,学科融合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克服那些可能带来的不利的影响。首先,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点缀,而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比如教学“认识地球表面”时,有的老师用古诗词对地貌作描述,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些古诗词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的审美情趣的确有帮助,但对于研究地貌、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能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就很难说了。其次,学科融合不能喧宾夺主,而在于增进目标学习的有效性。比如教学“折形状”时,本身是通过折不同的形状来测试各自的承重能力的,但有些老师却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指导学生折各种形状,以及如何折出不同形状上来。殊不知,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却偏离了教学的初衷和主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最后,学科融合是一种自然的介入和参与,而不是有意为之。比如教学“力在哪里?”一课,其主旨在于通过各种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力的存在,并能够找到力的作用点、大小和方向。但有的老师花了很大工夫引导学生用一次性水杯或木棒搭建一些非常漂亮的“城墙”或“碉堡”,让学生以纸球为子弹向这些漂亮的“建筑物”发射,比较谁搭建的“建筑物”更

篇六: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关于学科融合的想法

  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界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也是众多教育人和学科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课题。但从现实的实践和认识上看,老师们对学科融合在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偏颇甚至误区,致使学科融合教育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文试从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及价值诉求入手,谈谈对学科融合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科融合的内在品质和要求

  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诉求来看,学科融合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地化解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主导学科(要学习的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为此,学科融合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克服那些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学科融合教育的必要性

  教学上,学科融合的价值和意义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学科融合是学习认知的必然要求

  就目前的学生学习和探究而言,没有哪一项认知活动是单靠一门学科知识就能完成的。也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和认知是一项综合性活动,完成一项学习和认知活动,需要多门类知识的参与,即便再简单的认知活动,单靠一门纯粹的学科知识也是很难解决的。学生的生活学习和认知的过程是一个多门学科知识积极参

  与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主动调度和发挥综合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体现。

  2.学科融合是学科教学的品质诉求

  综观当下每一门学科,它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蕴含着其他学科的潜质,并在自身学科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学习的任何一门学科,只要用心去阅读和思考,都能找到其他学科的影子,都有其他学科门类知识的介入和参与。当然,我们的学科课程在编写上也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并能够突破学科界限进行多视角的思考和研究问题,善于利用多门类学科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这是学科发展的要求,也是学科建设的重要品质。

  3.学科融合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种开放不只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接纳、交流与合作,更在于行业与行业之间、人与人之间达成高度的沟通与融合。这就要求人才的培养要打破学科界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注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文理科知识的融合,坚持感性与理性、人文与科学并重,从根本上改变过去那种文理分开、人格单一、思维固化的现象,切实培养文理兼通、身心两健、素质全面的综合性人才。二是创新学科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是实施学科融合教学的关键。

  三、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

  学科融合是基于一定的教学需要进行的有效链接,具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

  1.学科融合要有效地解决探究的问题

  在教学上,学科融合的目的和价值主要体现在解决问题上,也就是说,学科融合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解决问题。一切学科融合都是为解决问题服务,这是学科

  融合的根本取向。但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为了突出和体现自己的学科融合思想,便会多方嫁接其他学科知识,不论有无需要,也不计与研究问题的关联性有多大,只想着多多益善,到头来不光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更是让学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2.学科融合要围绕一个核心目标展开

  每一课教学,都有明确的目标。教学上的每个环节以及每个知识板块的处理都要指向一定的目标,在目标引领下,无论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形成一个清晰的认知路线,任何探究活动都必须沿着这条路线行进。由此可见,学科融合不是诸多学科简单无序或不疼不痒地粘连和介入,而是经过筛选具有目标导向的有价值的参与。高明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以教学目标为统领,将众多参与进来的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组织,使这些学科知识形成合力直奔教学目标的达成。

  3.学科融合要注重模糊学科界限

  学科融合的最佳境界就是模糊学科界限,这在教学中体现为分不出知识的来源,只是需要时信手拈来,一切知识都来得悄无声息、不留痕迹,但又恰到好处,都发挥出各自独特的功能和效应。有道是“学科痕迹是一种匠气的表现”。当下对学业优异者的定义是:“学习知识没有明显的学科界限,应用知识不在意知识的来源,解决问题便是创新知识应用,并在尝试和探索中生成新的认识。”

  学科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也是新时期教师的必备素质和教学的努力方向。唯有坚持学科融合,我们的教学才会有真正的突破,并实现新的生长和跨越。也唯有这种教学,才能真正拓宽学生学习的路径,并培养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创新人才。

篇七: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

  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

  和思考

  ◎陆启威

  【期刊名称】

  辽宁教育

  【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

  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界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也是众多教育人和

  学科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课题;但从现实的实践和认识上看,教师对学科融

  合还存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偏颇甚至误区,致使学科融合教育没有收到理想的效

  果。本文试从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及价值诉求入手,谈谈对学科融合的认识和

  思考。

  一、学科融合的内在品质和要求

  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诉求来看,学科融合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地化解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

  和综合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科融合虽是不同学科元素的参与和认知,但

  却不是几门学科的大杂烩,而是有统整,有主次,有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入,更

  有主导学科的个性和特质。也就是说,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主导学科(要学

  习的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

  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为此,学科融合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克服那些可能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篇八: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

  作者:陆启威

  来源:《辽宁教育·教研版》2017年第03期

  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已是教育界关注和谈论的热点,也是众多教育人和学科教师不断尝试和探索的课题;但从现实的实践和认识上看,教师对学科融合还存在理解和操作上的偏颇甚至误区,致使学科融合教育没有收到理想的效果。本文试从学科融合的内在要求及价值诉求入手,谈谈对学科融合的认识和思考。

  一、学科融合的内在品质和要求

  学科融合是多门学科的参与和介入,但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从教育的目的和价值诉求来看,学科融合旨在通过多门学科资源的介入,有效地化解问题,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并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全面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基于这样的认识,学科融合虽是不同学科元素的参与和认知,但却不是几门学科的大杂烩,而是有统整,有主次,有多门学科知识的融入,更有主导学科的个性和特质。也就是说,在学科融合的过程中,主导学科(要学习的学科)是认知的对象和目标,其他学科是方法和手段,这些作为方法和手段的学科是学习上的资源供给和智力支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学好主导学科,丰富和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认知视野。为此,学科融合有内在的规定和要求,必须从根本上克服那些可能带来的不利的影响。

  (一)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学科点缀,而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

  比如教学“认识地球表面”时,有的老师用古诗词对地貌作直接描述,诸如“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些古诗词的应用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学的审美情趣的确有很大帮助;但对于研究地貌,了解地球表面的基本情况能有多少实质性的帮助就很难说了。

  (二)学科融合不能喧宾夺主,而在于增进目标学习的有效性

  比如教学“折形状”时,本身是通过折不同的形状来测试各自的承重能力的;但有些老师却是把主要精力花在了指导学生折各种形状和如何折出不同形状上来,以表明这节科学课上引导学生应用了技术和工程学方面的知识。殊不知,这样的跨学科教学却偏离了教学的初衷和主题,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三)学科融合是一种自然的介入和参与,不是有意为之和牵强

篇九: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

  陆启威

  【期刊名称】《福建教育》

  【年(卷),期】2016(0)4【摘

  要】时下,关于学科融合的话题成了教育界关注和谈论的热点。学科融合是学习认知的必然要求,是学科科学的品质诉求,是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但是,部分教师对学科融合的理解和操作上还存在偏颇。事实上,学科融合具有自身的内在品质和要求:它不是简单的学科点缀,而是要切实发挥不同学科资源的效能和作用;它不能喧宾夺主,而要增进目标学习的有效性;它是一种自然的介入和参与,不是有意为之和牵强。因此,学科融合要基于一定教学需要而进行有效的链接,具体说来,应做到:要有效地解决探究的问题,要围绕核心目标展开,要注重模糊学科的界限。

  【总页数】1页(P6-6)

  【作

  者】陆启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G64【相关文献】

  1.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2.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3.强化我国研究生跨学科教育的对策分析——美、英、法等

  国跨学科教育启示4.学科融合不是简单的跨学科教育-学科融合教育的实践和思考5.文化交叉融合背景下的初中音乐跨学科教育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推荐访问:学科融合不是简单跨学科教育 跨学科 学科 融合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