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文档网

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智能制造背景下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分析

2022-07-04 20:3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智能制造背景下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分析,供大家参考。

智能制造背景下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分析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分 析 张建霞 江苏省吴中中等专业学校 摘要:伴随数字化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装备制造行业对于岗位工作人员的要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而中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的课程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难以满足智能化背景下制造行业对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所以急需将专业课程的改革提上日程。本文主要以中职院校的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改革为重点进行阐述,从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实施改革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制造背景;制造装备技术;课程改革

  工业是我国的支柱性产业,装备制造则是为工业发展提供助力的行业,所以说机械制造行业的人才培养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我国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也在逐渐转向智能化,因此中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专业课程实施改革,使课程内容涉及的范围更广、实用性更强,打造出集理论、实践、应用为一体的特色课程体系。这对于中职院校的转型与发展也可以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高效培养出满足经济建设需求的应用形人才。

  一、以智能制造为课程改革主线

 目前中职院校制造装备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主要以传统的制造模式为基础,开设的《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但是伴随机械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机械制造技术逐渐被智能化技术所替代,比如 3D 打印技术、数控技术等都在机械制造行业受到广泛应用。因此中职院校实施课程改革也要转向智能化技术领域,重视对先进技术手段、技术理念以及实践应用的讲解 【1】

 。让学生对智能制造背景下产生的新工艺、技术核心 以及机械制造行业的动态信息有所了解,以强化学生对智能化制造装备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 更好的适应社会岗位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二、以实用性为重点,整合与优化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的改革需要紧紧围绕智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以专业教学目标为导向,将现有课程内容中对学生能力不能起到有效帮助的部分剔除,重视对学生实用能力的培养。根据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为确保课时安排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协调,学校需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实施模块化的教学。首先将课程教学划分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其中理论课程分为机床设计与夹具设计两个模块,机床设计模块以传动系统设计相关内容为主,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现代化技术作为拓展性课程内容;夹具设计模块以夹具结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为主要课程内容,重点探究夹具的整体设计方式,将柔性制造系统与现代夹具装置作为辅助性教学内容 【2】

 。

 实践教学部分也包含综合性实验与综合实训两个部分。中职院校在资金与实验室条件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将数控技术技术以及柔性制造系统引入到学校中,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训练条件。综合性实验课程主要以车床结构、主传动系统、滚齿加工的拆装为主。以夹具拆装实践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四组,并准备四套完整的夹具加工工件,让学生合作进行拆装实践,最终分析出夹具的定位与夹紧方案,并将夹具的设计落实到图纸中。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最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实训环节中,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的形成,学会灵活应用智能制造装备技术理论于实践之中。

 三、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中职院校将培养服务生产的机械工程师作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为突显出专业教育的特色,教师要对教学方式与手段加以创新,进一步提高中职专业教育

  的质量。将案例分析、项目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引入到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能力,强化学生的的工程设计技能 【3】

 。同时教师也要积极对国内与国外工程教育的发展形势展开研究,及时向学生传递先进的思想以及科学成果。教学过程中也要充分发挥出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优势,将专业知识直观化的呈现给学生,一方面是为降低学习难度,一方面是为调动学生的主观学习意识。

 为让学生对装备制造行业有全面深入的了解,调动参与专业学习的热情,教师要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适当融入装备制造行业的相关资料以及知名企业的动态信息等,并以图片、数据、文字、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该行业对于社会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行业发展的阶段性成就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教师也要带领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解读,鼓励学生通过自身努力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四、探索校企合作,构建特色教育模式

 中职教育的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岗位工作能力,因此校企合作模式是专业课程改革不可缺少的举措。学校方面可以到社会知名企业中聘请技术人员或者科研骨干到学校中为学生进行授课,将装备制造行业的关键性技术、智能化技术、实用生产技术等传递给学生。或者是定期在学校中举办学术讲座,拓展专业教学的知识容量,让学生对装备制造的工作过程形成感性层面的认识 【4】

 。将中职的专业课堂转变为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的教育阵地,为智能化制造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人才。

 例如在讲解夹具支撑板的过程中,因为支撑板起到定位夹具的作用,分为斜槽与无斜槽两种样式,无斜槽的支撑板在实际应用中会存有一定缺陷,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学习,进而探究出克服缺陷的策略,有效落实对中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经过这个过程也能够让学生对一线的生产与机械设计工作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另外学校也要结合课时计划,组织现场模式的专业教学,尤其是专业课程中实践性特点较为突出的内容,比如机床主传动系统设计、机床夹具定位方案等,更是要借助现场教学实现专业理论与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

 五、基于专业认证需求,实施多元考核评价

 考核与评价是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的最直接方式。在以往考核评价模式中,中职院校主要以出勤、课后作业、期末成绩做出评价的主要内容,在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阶段,要在原有评价内容的基础上从课堂表现、创新实践、期末试卷三个方面入手,对考核评价体系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其中课堂表现评价中包含学生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主观能动性等;创新实践评价中要重点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创造能力、操作技能等;期末试卷中要确保主观试题与应用试题两者占比的合理性,这样就可以通过多元化的考核评价对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果有全方位的准确了解,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能够达到能力培养的既定要求。

 针对期末试卷的考核部分,试卷题目也可以采用创新性的出题方式,让学生研究出题, 教师则要把控好各个单元内容的题目占比,尽量选择能够从客观角度反映出学生综合能力的 应用型题目 【5】

 。重点突出过程性考核,也就是说不论是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还是 日常出勤、实践训练,都要纳入到评价内容中,并且伴随中职教育的始终,借助过程性的评 价,帮助学生系统性的了解自己,从而形成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使专业教学质量获得提升, 这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我国智能化技术在装备制造行业的持续渗透,让该行业呈现出迅猛的发展趋势,也是因为如此行业对智能制造人才的要求以及需求量也不断提高。所以中职院校需要对现有的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革,将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以社会中的岗位需求作为改革导向,以智能制造为主线,多维度落实课程改革,让学生对该行业前沿的技术与工艺有所了解,

  同时以先进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技术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集理论、技能、素质于一身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福聪. 智能制造环境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改革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20(47):116-117.

 [2] 王利, 杨斌. 新工科背景下《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轻工科技, 2018(7):2.

 [3] 邵兵, 于忠海, 傅晓锦,等. 面向卓越计划的"机械制造装备"课程建设与改革[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 2015, 000(0z2):530.

 [4] 白泉, 魏克湘, 王高升,等.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教学改 革 探 索 与 实 践 ——以 湖 南 工 程 学 院 机 械 设 计 制 造 及 其 自 动 化 专 业 为 例 [J]. 2021(2017-3):99-101.

 [5] 都金光, 李晓忆, 何文斌,等.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课程案例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

 科技视界, 2017(3):2.

 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 2021 年度课题《教育 4.0 时代智能制造专业信息化专业课程教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 2021-R-96143)阶段性成果。

推荐访问:智能制造背景下智能制造装备技术专业课程改革思考分析 智能 制造 课程改革

搜索